聚宝贝图录在线

标题: 苏州博物馆的潘氏藏书 [打印本页]

作者: 龙武生    时间: 2014-2-17 12:21
标题: 苏州博物馆的潘氏藏书
[attach]6458[/attach]
郑宝山楼旧藏《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图/姑苏晚报
    作为苏州藏书世家的潘氏,前后十数人,实自潘奕隽(1740-1830)始。潘奕隽的藏书楼为三松堂,著有《三松堂书目》,仅黄丕烈校跋的图书就有百种以上。后书目归潘景郑收藏,跋曰:"三松堂为五世伯祖潘榕皋公斋名。公当清乾嘉之际,优游林泉,藏箧至富。曾与士礼居主人结庐访书,虽无百宋之珍,而精抄名校,所获亦夥。"潘遵祁在《先府君行实》里说:"家藏经籍,排比修整,遇善本手自评校,大父(潘奕隽)精鉴别金石书画,府君(潘世璜)每侍坐,所见益广。友人有收藏名迹辄往观,悉札记其原委款识"。潘世璜有《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一书,所记多是他奉侍其父共同进行藏书活动的记载。潘奕隽因独子世璜先卒,其藏书传给潘遵祁、潘希甫两孙子,各约数万卷。潘遵祁(1808-1892)继承了部分三松堂藏书,作"香雪草堂" 庋藏,编有《香雪草堂书目》,著录旧刻精抄及明清佳椠有数百种,但洪杨之役损失几尽,剩下的数百种民国时期全部出售,潘博山兄弟曾以千余元收回其中的数十部。潘希甫之子介繁、介祉有"渊古楼"、"桐西书屋",多善本书,也于光绪间散失殆尽。
  潘世恩(1769-1854)是潘奕隽幼弟奕基的儿子,留余堂收藏图书数万卷,卸官之后遍读群书,作诗研史。潘世恩有四个儿子,长子潘曾沂(1793-1853),官至内阁中书,有藏书楼数栋,毁于咸丰庚申。顾震涛撰《吴门表隐》二十四卷稿本,曾沂曾跋之,今藏苏州图书馆。与黄丕烈关系密切,黄氏常至潘宅凤池园,园中楹联、匾额皆出黄氏手笔。次子潘曾莹(1808-1878),字申甫,有藏书楼小鸥波馆,以收藏书画著名。
  潘氏藏书到祖字辈时,最有成就的是潘祖荫(1830-1890)。他在《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跋》中说:"咸丰庚申三月,荫所藏书存申衙前汪氏义庄,书四十箱既失;八月中,澄怀园之所藏亦尽,于是荫之书荡然矣。"但他自称"结习未改",仍时时留意,看到好书即行收购。同治九年得宋刻《金石录》,名家印章累累,是难得一见之本。潘祖荫卒后,时其弟潘祖年(1870-1925)在吴,阗耗驰京,则其家奴已鸠集书贾议售藏书,被祖年斥罢而止。叶昌炽说:"残编啮翰,流落毫芒,人皆奉为至宝。"其后一部分藏书流入书肆,一部分藏书由潘祖年所守。潘祖同(1829-1902),归田以书画、收藏古籍为事,有藏书楼竹山堂,藏书至4万余卷,皆手自校雠,后递传给嗣孙潘博山、潘景郑兄弟。他两在竹山堂藏书的基础上,遍购吴地藏书,后因购得宋蜀刻大字本《陈后山集》,于1919年将藏书楼竹山堂改名宝山楼,藏书达三十万卷,终成潘氏藏书之最。从三松堂、香雪草堂到小鸥波馆,从滂喜斋、竹山堂到宝山楼,潘氏一族历经藏书路上的风尘,散而复聚,衰而复起,成为中国藏书界一大奇观。
  中国的藏书家常以家族的渊源出现,世代相承不替,苏州潘氏就是这样一个藏书世家。1937年苏城"吴中文献展览会"第十四室有"潘氏一家文献"共十大类,而这些藏书只是族中各支藏书楼中拿出的一小部分,精品并没有展出,即是如此,已是煌煌大观。
  现将苏州博物馆所藏部分潘氏藏书介绍如下。
  《乐府诗集一百卷》,(宋)郭茂倩辑,元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明修本,存七十二卷。《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弘治十一年(1498)慎独斋刻本,存二卷。《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宋)谢维新辑,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夏相刻本。《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崔鸿撰,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屠氏兰晖堂刻本。《东坡文选二十卷》,(宋)苏轼撰,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闵氏刻朱墨套印本,存五卷。《文选六十卷》,(梁)萧统辑,(唐)李善注,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刻本。《刘须溪先生记钞八卷》,(宋)刘辰翁撰,(明)嘉靖五年(1526)王朝用刻本。

原创作者:孙迎庆    来源:姑苏晚报    2014-02-17

作者: 丞子    时间: 2014-5-22 13:43
学习 辛苦了谢谢提供




欢迎光临 聚宝贝图录在线 (http://7788cyz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