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贝图录在线

标题: 【古籍】刘立勋:收藏旧书不为黄金为书香 [打印本页]

作者: 龙武生    时间: 2014-3-12 10:58
标题: 【古籍】刘立勋:收藏旧书不为黄金为书香
[attach]10101[/attach]
旧书收藏 图/今晚经济周报
       如今,古旧书报刊交易市场日渐红火,备受收藏界的重视。书报刊收藏无疑是收藏者的良师益友,能给收藏者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收藏书报刊上下功夫,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年80岁的刘立勋老人家住天津北辰区普东街普祥里社区,许多人慕名来到刘大爷家拜访,就是想看看他所收藏的十几万册书刊。按照刘立勋的话说,收藏类书报刊的特点是永远不过时,而且越久味越浓,越早越有价值。与其他普通书报刊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书报刊不仅不跌值,反而愈加升值。但刘立勋称,他看重的并非是翻倍的利润,而更看重书籍带来的享受。
  儿时旧书启蒙 藏书乐在其中
  今年80岁的刘立勋是一名普通退休工人,年轻时由于家庭生活所迫没有上过学,后来他自学了很多文化知识。刘立勋从13岁开始收藏古旧书刊、创刊号杂志等,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前往旧书店和旧书摊“淘”旧书刊。刘立勋表示,爱旧书的人一般都很有涵养,和他们打交道收获颇丰,能买到很多自己没看过的书,还能增长见识、扩大眼界,自己乐在其中。
  藏书,当然是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有时候也能惠及社会。为了回馈社会,刘立勋也会将一部分书捐赠给社区、养老院、学校和部队,给需要的人。1951年开始收藏书籍,他收藏的第一本书就是一本1949年的《鸿宝斋考正字汇》。“它就像现在的简易字典一样,教会我认识不少字。这本书的由来也很有意思,过去做买卖,包装不像现在是用环保的包装纸来包装食品,小商贩们就会买一些旧书来当包装纸。我家里人也是做小生意的,小的时候我常帮家人去买旧书,无意间看到了这本《鸿宝斋考正字汇》,它就是开启我学习文化之路的启蒙课本。”刘立勋说。
  提及最早的收藏记忆,刘立勋说小时候虽然家境不好,但母亲还是对自己说,一定要有文化,这样才能成为有用的人。那时候,刘立勋的书籍收藏是懵懂的,不过由此开始了收藏,一直持续到了工作后,这一坚持就是将近50年。
  收藏旧书的始终是极少数人,收藏旧书的最大问题是难于向别人说清旧书概念和分类。“旧书概念太笼统,很多藏书的人认为只要不是新出版的书就是旧书,其实这样理解是不正确的。旧书分很多类,而且有很多分类标准,按装帧、按时间、按地区、按种类分,这些类别铺就了一张大网,想用哪一种概念或者类别来将旧书一网打尽是不可能的。”刘立勋对记者说,“我看中书的历史价值,因为有历史价值的旧书,一定是有文化价值的。”他认为,旧书的价值和书的内容、社会背景都有密切关系。
  刘立勋认为,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思想深度,人们须得借助读书来了解文化与历史,因为书籍虽是后于人类文化而有的,但都是人类文化的镜子。人只有从这面镜子中,才能了解整个人类文化与历史,从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百年无废纸 一字值千金
  民间的古旧书报刊收藏家难以统计,据了解,1994年时,旧报刊的收藏者不过几千人,目前这一领域的藏友则超过百万人。被问及藏书经验时,刘立勋表示,收藏书刊仅仅知道哪些书籍具有收藏价值是不够的。作为一种新兴的收藏品,藏家还应该了解从哪些渠道可以收藏到自己所需的书刊。他认为收藏书刊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自己长期的积累,二是到收藏市场上买卖。
  在刘立勋收藏的书里,每翻看一本,都有拨开历史面纱的感觉。“我也没有统计过自己究竟有多少本书,肯定达几十万册了。”刘立勋看着这些泛黄的书籍,心中很感慨,“我一没有买房,只是住在这60多平方米的偏单中;二生活简朴不乱花一分钱,所有的退休金都买了这些旧书。但有的书即使有人出高价我也不愿意出手,因为有感情了。”
  一页页发黄的纸张、一个个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在没有电脑、没有录音笔和摄像机的年代,书籍传递的是文化精华和历史根脉。在这几十年的书籍收藏中,刘立勋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其中最重要的一句便是“百年无废纸”。只要是流传下来的,都会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价值,不要觉得某本书很普通就置之不理,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印刷成书的都是精品。
  刘立勋说:“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重史传书,把民族思想文化精髓传了下来,其实每一本书都值得细细研究。有很多人问我,你整天弄这些破书干嘛,不当吃不当花?我说,这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以后让子孙们知道,他们学的知识、听的故事是从哪来的,是谁给他们留下来的,这就是传承。”
  书报刊收藏向投资转型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日趋完善,人们的收藏理念日渐成熟,书报刊收藏正在从娱乐型向投资型转向。如今,大多数书报刊收藏者已经把主要精力投向具有历史价值的藏品上来,例如晚清、民国旧书等已成为收藏热点,刊有历史大事件的报刊也成为大众收藏者追求的目标。
  刘立勋介绍,早年间他收藏的旧书价格仅几分钱或几毛钱,也有不少民国时期和文革前的珍本,很有收藏的价值。他说:“民国时期,图书是新旧、中西各种社会思潮汇聚碰撞的思想文化最主要载体,也是新旧文化繁荣与消亡史实的最原始记录,其思想文化价值、文物文献价值有目共睹。”他说,近年图书拍卖市场的发展为旧书珍品带来了商机,部分珍品书籍、报刊连连在大雅之堂登台亮相,刺激了更多的实力收藏家跨入收藏行列。
  有着近60年古旧书刊收藏经验的刘立勋表示,古旧书报刊收藏投资领域目前正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拍卖场火爆,市场在觉醒中价格不断飙升;另一方面,因参与者相对较少,很多品种的价格尚在底部,有极大的上升空间。特别是那些不能再版或印量小、损耗大的书籍报刊,更成为现在或将来收藏界的追捧对象。
  古籍旧书:先懂行再收藏
  提到古董收藏,很多人会想到古钱币、玉器、瓷器、书画等,却很少有人想到古籍。然而,俗话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近几年,随着收藏价值的走高,古籍这种“小众藏品”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藏家的眼球。
  “目前,明清古籍是古籍收藏圈内的主力,价格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而且,未来的升值空间很大。”刘立勋说,现在民间大量流传的多为民国时期一些书坊的仿刻本,存世量多,升值空间不大。
  “古籍收藏与其他收藏不同,它要求收藏者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试问如果连古文都看不懂,还怎么收藏?”刘立勋告诉记者,古籍收藏之所以小众,就是因为它对收藏者的经济实力、文化功底都有一定的要求。一名古籍收藏爱好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哪些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等。当然,单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
  “古籍收藏爱好者可以做一个专题收藏,这样既满足了古籍收藏的愿望,也不会投入太大的财力。”刘立勋建议,“对于初入门者,还是先从一些单本的印刷古籍,如《三字经》、《黄帝内经》等藏品入手。”刘立勋表示,初入门者应多看古籍收藏入门书,如陆昕的《闲话藏书》、田涛的《田说古籍》、谢其乐的《古书收藏》。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并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古书收藏升温,许多不法商人也在伪造古书,欺骗外行人。“一般来说,用茶染旧纸张,冒充旧纸来作伪古书是常用的手法,在古书市场尤为常见。”刘立勋表示,新手可从装订线、书口颜色等方面入手辨真伪。书口颜色比书页深的,一般用的就是染了茶的纸。可以闻闻书中的油墨味,新印和旧印的差别很明显。
  此外,经过岁月磨练,古籍的外表一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破损、霉烂或虫蛀,收藏者应尽量保持藏书环境的空气流通,注意防潮,避免阳光直射,要将书摆放在阴凉位置,并不时翻动一下。
  本期收藏家:
  刘立勋,男,80岁,原川鲁饭店职工。从13岁开始收藏,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票证、书刊、报纸、杂志创刊号、雷锋系列、勋章等杂项物品都是他的收藏范围,藏品占去他60多平方米居室的一多半。在众多藏品中,他尤为喜爱书籍、杂志报刊收藏,现已收藏图书十几万册。他的藏品以老报刊最为丰富,目前在中国集报界数量也算是较多者,总量达几千种、十几万余件。很多书刊杂志藏品,均为他收藏的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报刊原件及杂志创刊号,基本展示了中国社会一个多世纪的变迁过程。
来源:今晚经济周报    2014-03-12

作者: wjw_1997    时间: 2014-3-12 11:49
关注 学习
作者: wjw_1997    时间: 2014-3-12 11:50
关注 学习
作者: 李健雄    时间: 2014-3-12 16:57
好文章 学习了
作者: 丞子    时间: 2014-5-9 19:06
学习 辛苦了支持




欢迎光临 聚宝贝图录在线 (http://7788cyz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