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贝图录在线
标题:
江西藏友的嘉定竹刻收藏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龙武生
时间:
2014-7-18 09:15
标题:
江西藏友的嘉定竹刻收藏之路
[attach]24739[/attach]
明末“松下觅句图”笔筒
顾珏“迎驾图”笔筒
邓渭“赤壁夜游图”笔筒
本报记者 顾学文
1992年,江西人李家明随上海籍妻子回沪。因职称只是助教,按照相关人才引进政策,他进不了市区,只得落户嘉定县(现为嘉定区),却不意从此开启了他收藏嘉定竹刻艺术品的道路。
一路上,他自有坚持:坚持非精品不收;坚持不抱捡漏之投机心态;而更大的坚持,是他对嘉定竹刻持久的喜爱。
带着了解与仰慕,来到嘉定竹刻之乡
未到嘉定,李家明先闻嘉定竹刻之名。
关于竹刻艺术的记载,最早见南朝梁人萧子显撰的《南齐书》中,但那时的竹刻只限杖头、如意、拂柄、笔斗、抓背之类。唐宋两代,竹刻不再限于实用之物,而转向艺术创作。北宋郭若虚著《图画见闻志》记载:“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稍粗于常用,笔管两头各出半寸已来,中间刻《从军行》一铺,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可见,早在1000多年前,竹刻工艺已相当成熟了。
竹刻渐分两派:一为“金陵派”,一为“嘉定派”。嘉定竹刻创始于明隆庆、万历年间,迄今400多年历史。创始人朱松邻善诗文书画,他以笔法运刀法,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使嘉定竹刻从实用工艺中脱胎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他的儿子朱小松、孙子朱三松承继家传,遂有嘉定竹刻“朱氏三松”之说。
至清康熙、雍正年间,嘉定竹刻名家辈出,技法更新颖多样,作品作为贡品传入皇室,嘉定县成为全国竹刻中心。《嘉定县志》记述:“竹刻为艺术上精品,吾邑最负盛名,其为它处所不能媲美者,则为刀法……能恰到好处,而字体之结构及转折之姿态,均能与书者相吻合,无牵强之弊。闽湘各地,亦有竹刻者,然较之吾乡终不能及,既无此刀法也。”可见,嘉定竹刻胜在刀法。
可惜道光之后,嘉定竹刻渐趋衰落,终至寂寥。
带着对嘉定竹刻的了解与仰慕,李家明来到嘉定,不久便结识了嘉定博物馆的一位竹刻研究专家。他虚心求教,获益良多,随着了解的深入,也更喜欢嘉定竹刻了。
不遇精品不出手;得遇精品不手软
李家明的嘉定竹刻收藏之路有些特别:自己还未入藏一件时,却先替朋友们掌起了眼。
“他们自己会看作品新老,我只帮他们看看作品在艺术性方面的表现。”朋友们之所以这么信赖李家明,皆因李家明扎实的美学功底。艺术是相通的,他对竹刻的艺术呈现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让朋友们信服。
当然,李家明迟迟没有下手也是有原因的:他始终认为收藏的起点要高,不遇精品不出手。
而一旦得遇精品,他绝不手软。2004年的一天,他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一件明末嘉定竹刻的“松下觅句图”笔筒,画面上一位高士坐在松树下,眼望高处,脚边潺潺流水,似正“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茎”。约略数刀而神态毕现,准确圆熟,古朴自然。
店主开价15万元。虽然彼时的李家明已下海多年,但第一次入藏即如此高起点,一般人总会有些犹豫,他却当即打电话,让公司财务立刻将钱汇出,他则捧着竹刻满心欢喜地回家了。
至今,李家明藏有的嘉定竹刻仅21件。“我几乎一年只挑中一件,但件件是珍品。”市场也印证了李家明的收藏观念。如今,嘉定竹刻名家之作的市场价值普遍在李家明的入手价格上添了个零。2006年,曾有件王世襄旧藏朱三松作品上拍,成交价为200多万元,买家入手之后,至今不放出来。“哪一天放出来,只怕是要过千万元的了。”李家明感慨。
一年收一件,也不特意四处寻觅。收藏,李家明相信缘分。
“见过之后,眼睛拔不出来了”
21件藏品中,最贵的当数顾珏竹刻笔筒“迎驾图”,500万元转让价。
顾珏是清早期嘉定派代表人物,在以简朴之风传世的嘉定派里,是个异类。他手中一把刻刀,将雕之技艺推向极致,常常两三年时间才成就一件作品。起初,人们指责顾珏背弃传统,清中期以后,便又对他推崇备至。据传曾有扬州商人,高价求得一件顾珏作品。一次,家中着火,该商人别的都不顾,独独从火里抱出这件作品。作品被烧坏,他却仍视若珍宝。
顾珏作品举世仅存五六件,大都在博物馆里,如上海博物馆藏有其竹根雕“群仙祝寿图”。2005年,香港苏富比上拍一件顾珏作品,1000多万元港币成交。
李家明所藏顾珏作品得自一位朋友。那是2011年,美国拍场出现这件“迎驾图”笔筒,竞者众多,低价起拍,很快便到了200多万元。之后,一些人退出竞争,李家明的朋友坚持到最后,以连佣金410万元人民币的代价拿下。朋友将笔筒带回国后给李家明欣赏,“见过之后,眼睛拔不出来了。”半年之中,他不断“骚扰”朋友,终于求得对方割爱。
李家明的邓渭竹刻笔筒“赤壁夜游”的得来经过亦是如此。邓渭是清中期嘉定竹刻名家,尤善行楷,为乾隆朝嘉定竹器刻字第一高手。
三年前,这件邓渭的笔筒出现在北京拍场,虽然笔筒有点裂,但它几乎是邓渭一生中最好的作品。竹子天然是歪的,但邓渭顺势而为,更见巧思:笔筒正面是大块面的松树,松树之巅有山石、云彩,十分写意,一艘小船,船头摇橹船夫,船尾煮茶童子,船中苏轼,虽人物的头小到2毫米见方,五官、神态依然丝丝入扣;笔筒背后,正是邓渭最擅长的行楷,录了《赤壁赋》的一段诗句;更出人意料的是,竹筒有凹陷处,邓渭将之雕成深渊,实是巧得不行。
许是拍卖公司的策略,这件作品起拍价仅1万元。李家明委托北京的朋友代拍,给出的心理价位是30万元。谁知,这件作品最后拍到了36万元。失之交臂让李家明心痛不已。他通过种种渠道,打探得买家联系方式,近一年时间里,频频示好,买家终为其诚意所动,放手了。“同时也有其他人在追,但别的人都没有我追得久。”
(原标题:以刀代笔,在竹上刻下风雅)
来源:新闻晨报 2014-07-18
作者:
丞子
时间:
2014-7-18 10:12
江西藏友的嘉定竹刻收藏之路 学习
欢迎光临 聚宝贝图录在线 (http://7788cyz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