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贝图录在线
标题:
紫砂:老壶价格难胜新壶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3-12-30 20:47
标题:
紫砂:老壶价格难胜新壶
在紫砂收藏圈,有这样一种怪相:紫砂老壶比新壶早几百年,价格反不及新壶,(本文中老壶新壶以1949年为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新老壶价格出现倒挂?老壶市场难以成大气候原因何在?究竟是新壶价格太高,还是老壶价值被低估?
老壶、新壶,价格倒挂为哪般?
2013年11月24日,香港邦翰斯举行了一场名为“茗韵清心——Jimmy Sha伉俪珍藏宜兴紫砂”的专场拍卖,此次拍卖共计有22件拍品,总成交额为5238万港元。其中,最高成交价拍品为现代紫砂大师顾景舟的“武陵逸人”款朱泥矮石瓢壶,经过场内竞争,最终以1036万港元成交。另一件顾景舟的“景舟制陶”款紫泥矮石瓢壶也同样以1036万港元成交,位居专场成交前列。
而在同场拍卖中,主推拍品——清乾隆时期御制紫泥绘贴泥荷塘如意诗文壶,是以清代已趋成熟的泥浆堆绘工艺制成,集诗书画印于一壶,为龚心钊旧藏,该件作品估价450万港元至550万港元,最终成交价为664万港元。此外,清代制壶大家杨葆年款紫泥铺砂钟鼓形壶为宋芝芹旧藏,成交价为484万港元;清道光紫泥吉安款行有恒堂平盖莲子壶以484万港元成交,而玉成窑王东石款段泥刻诗文扁石壶则以412万港元成交。
在其他几家拍卖公司的紫砂专场拍卖上,也能看到类似的行情——老壶价格与成交率反不如近现代紫砂。比如,在北京保利“中国高端工艺品——紫砂壶”专场中,清乾隆御制描金紫砂山水诗文茶具成交价为402.5万元,清代陈曼生、杨彭年合作的延年壶成交价仅为 287.5万元。在“一丈房——海外淘砂”专场中,清康熙陈鸣远制廉斋铭乌泥束腰壶以989万元成交,创艺术家个人作品最高成交纪录,但整个专场23件作品流拍率异常高,仅有11件成交,成交率不及50%。
与此相比较,虽然当代紫砂今年的行情并不好,市场处于理性回调的状态;但当代紫砂工艺师的作品还是再创新高。12月7日,何道洪的歪嘴梅桩套壶在北京翰海拍卖中,估价300万元至350万元,最终以1265万元成交,不仅刷新个人作品成交记录,也创下当代紫砂拍卖新纪录。
被誉为现代“壶艺泰斗”的顾景舟最推崇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曾在他的自传中评价邵大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然而,在市场上,邵大亨单件作品最高成交价为481.6万元,而顾景舟的一套提璧组壶最高成交价已高达1782.5万元,两者价格悬殊近4倍。
老紫砂市场为何难有大作为
在业内行家看来,短期之内,老紫砂市场仍旧难有大作为。
紫砂研究专家张明强总结了老壶价格难以提升的几点原因:首先,从艺术价值而言,除时大彬、陈鸣远这类具有标杆性、创造性的明清制壶大师的作品外,老紫砂壶大多按照日用器制作,只是当时的一门手艺,从原料到成型的制作程度而言,没有什么讲究,更不会像现在这样精雕细琢,早期紫砂壶在文化性、艺术性上的积淀甚至不及现当代,这是客观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在于保存完整、流传有序的老紫砂屈指可数。和瓷器收藏一样,只要有残或者瑕疵,价值就大打折扣,除了出土紫砂器外,保存完整、流传有序的紫砂老壶非常少。”张明强表示,由于日常损耗,以及战争等人为破坏等原因,完好的老紫砂非常少。明清两代的紫砂壶存世量少,即使在各大博物馆也不多见。据统计,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两代紫砂壶总数不过400多件,而明代紫砂壶存世仅有50多件。“缺乏流通的量,这也是老紫砂壶难在市场上形成气候的重要原因。”
此外,从诞生之日起,各代紫砂壶都有很多仿制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民国年间,宜兴紫砂制壶高手被请至上海,根据名家收藏的旧器实物,精心仿制历代名家作品,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仿制款,仿品制作精良,很难辨别真伪。不仅有历代遗存的仿古壶,现在更有仿古作假的专业人员,市场上也充斥为数不少的仿古老壶。因此,业内甚至有人表示,90%的紫砂老壶都是年代不远的仿品。
“而且,老壶鉴定也没有一个权威、认证的标准,大部分是根据买家的经验鉴定,鉴赏要求高,收藏门槛比较高,也是市场难有大起色的原因。” 紫砂真伪鉴定的难度远大于瓷器,真伪之间,价值有天壤之别,这也是紫砂器收藏、投资最大的难点。张明强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系统的研究和专著论述仿制紫砂器。”
香港邦瀚斯中国古董艺术专家王晰博表示:“紫砂进入拍卖场时间不长,买家对老壶的鉴别、鉴赏能力有限,相比而言,当代紫砂工艺师的作品更容易辨别真伪。大家对现当代紫砂壶市场更加重视,所以价格能超过老壶。另外,老壶的藏家属于凤毛麟角,尤其是现阶段,国内收藏者还没有认识到这些老壶的价值。看不懂、不敢买。”正因为如此,即便有的老壶品相很好,但如果没有清晰可靠的流传来源,藏家鲜少出手。
老壶真的卖不过新壶?
业界人士一直呼吁:老壶价值被严重低估,明清各时代紫砂高手优秀作品,目前仍处于价格洼地。王晰博认为,老紫砂的文化含量是最大的,具有历史、文化、科技与工艺多重价值。在张明强看来,老紫砂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具有历史和文化性,在紫砂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公认的老紫砂精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都没有体现出来,未来具有相当可观的升值潜力。
显然,老紫砂收藏者必须具备相当的财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非凡的眼力和收藏的长远眼光。
上海藏家许四海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执着地收藏老壶,在他看来,玩壶最高境界就是老壶,拼的是眼力。许四海收藏了1200多把紫砂老壶,其中包括被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视为“壶王”的邵大亨制作的掇只壶,现藏于“四海壶具博物馆”,这把大亨壶体型硕大,容量达2000毫升。现在市场上的估价达上亿元,而许四海在90年代购买这把壶时,只花了近3万元。
实际上,随着紫砂收藏的持续升温,老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逐渐被发掘,老壶行情也在逐步回暖。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四季拍卖第36期“掌玩心悦”专场中,清雍正至乾隆时期杨季初款段泥泥绘山水纹笔筒估价在60万元至90万元之间,最终以316.2万元成交。而在今年春拍期间,杨季初制月下包装独酌园紫砂笔筒在北京保利“燕闲清赏——翦淞阁文房古器录”专场中就曾以586.5万元的高价成交。在北京匡时秋拍紫砂壶拍卖会上,杨彭年的一把扁壶拍到了264.5万元,再为古代紫砂行情添了一抹亮色。
而在收藏方面,具有清晰来源和名家收藏的紫砂壶明显深受市场认可。例如,“八壶精舍”主人、画家唐云收藏的老壶都来源有序,深受藏家追捧。2011年,香港邦瀚斯的“好善簃珍藏宜兴紫砂”专场也受到藏家关注,100件作品成交86件。其中,清乾隆段泥彩绘“杨季初”篆印山水人物纹笔筒以386万港元成交,清雍正紫泥泥绘策杖行旅圆形砚以842万港元成交,清代陈鸣远款紫泥方壶以434万港元成交。
由此可见,并非老壶价格真不如新壶,而是限于当前收藏市场对老壶价值的认可局限,老壶价格没有体现出来。业内行家表示,在拍卖会上,只要具备高人一筹的眼力,现在正是老紫砂“捡漏”的机会。对于那些历史上已有定位的孤品或精品老壶,因其稀缺性和艺术性,定价权取决于持有者,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流传有序、品相完好的精品。随着懂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藏壶的人也会越来越理智,大家在选择紫砂壶的时候会更趋向于好的东西,老壶的价值迟早会被藏家认可。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12-21
作者:
象元宝藏
时间:
2014-1-2 14:21
学习了!!!!
作者:
丞子
时间:
2014-4-23 11:35
学习 辛苦了 支持一下
欢迎光临 聚宝贝图录在线 (http://7788cyz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