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贝图录在线
标题:
古董留声机里的年代歌谣
[打印本页]
作者:
龙武生
时间:
2014-10-31 11:49
标题:
古董留声机里的年代歌谣
对何文来说,近三百台古董留声机承载着祖辈的温情、儿时的记忆和一代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
邱妍
上海宛平路295弄里一栋有着85年历史的老洋房,是民国时期那种红褐色的格调,老地板踩起来有些吱扭扭的响声,大概四十平方米的房间,墙上挂着裱起来的百代公司老唱片,地面上立着体形庞大的老式收音机,上面顶着手摇柄的老电话,房间里最多的则是产于1880年到1949年的古董留声机。
房子的主人何文从一个小铁盒里拿出一根唱针,小心地安装在唱头上,把单面只能录制一首歌的胶木唱片轻轻放上。唱针划动,“心上的人儿,有笑的脸庞。他曾在深秋,给我春光。心上的人儿,有多少宝藏。他能在黑夜,给我太阳。”《天涯歌女》中周璇演唱的《永远的微笑》从留声机里传了出来。
何先生穿着老式布褂,操本地口音。他拿出一只茶色古董玻璃(1036, 7.00, 0.68%)杯,在茶托上稳稳放好,倒上刚冲好的咖啡,再加点牛奶,坐在沙发上,边品咖啡边享受着老唱机里缓慢的曲调。
从外婆,到父亲,到何文自己,祖辈三代人都爱留声机。20年前,何文开始了正式收藏。如今,近三百台古董留声机承载着祖辈的温情、儿时的记忆和一代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
“我喜欢怀旧,我想延续老上海的年代,但是延续不了。当我听到留声机的歌声时,就像放缓了时间,能穿越回过去。留声机里的老歌虽然咿咿呀呀,但那是第一批歌星,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流行乐的方式,去打动别人。”何文一边说着,一边又打开唱针盒,“这唱针用完一次就废掉了,因为用过之后就会变粗,也没有人再生产这种唱针了。”讲到这,他的表情不免有些失落。
装在铁盒子里的留声机
何文的收藏中,不乏稀罕物。直径大约十厘米的圆形留声机,喇叭直接连在唱头上的留声机,以锡箔制滚筒录音的爱迪生滚筒留声机。许多人看好何文的宝贝,不过,何文一台也不舍得让出。这些留声机总能带他沉醉于那些年代的故事。何文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上海,外婆是老上海大户人家的小姐,祖辈早年从宁波镇海移居上海做洋货生意。“西洋家具摆设、壁炉油画特别新奇。”何文尤其对那些“会说话的盒子”格外有兴趣,“留声机既养眼又养耳,这是双重艺术感受。”
何文有一台留声机,上面红底黄线条的图案非常醒目。那是一只高卢雄鸡。“法国人第一次把留声机带到中国,最早安置在上海的张园。大家去张园,除了看园林,还为了看西洋镜,听洋人唱歌,看默片电影,也为了听留声机。”何文说,早时候留声机里听的唱片上,最好玩的段子是洋人大笑。很多人花钱去张园听洋人大笑,听的人觉得有意思,也会跟着大笑。于是,高卢雄鸡的标志也跟着火了起来,到如今就是百代公司的品牌。那时,店家为了赚钱,避免留声机公放,便把听诊器接到留声机唱头上,起到耳机一般的作用。何文小时候就和小朋友们这样模仿着玩留声机。
一台儿童留声机是何文极为宝贝的。留声机的喇叭、唱头、唱臂等零件都是可拆卸的,可以整齐地装在一个满是五颜六色图案的铁盒子里。“送你一盒饼干!”何文把盒子递过来,笑说当年外婆正是用这种方式把这台留声机送给他的。“没有饼干是吗?别难过,外婆给你变好玩的。”外婆一边说着,一边把各个零件组装成留声机。
悠闲徜徉于生活
“悠然地呷一口卡布基诺,在一处小角落里看浮华人世,耳边似有似无地飘过久远的旋律,渗透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在何文眼中,留声机传递的不仅是音乐,更是一种氛围。
老洋房是何文外婆晚年的生活居所,二楼还原封不动地维持外婆当年生活时的陈设,一楼摆满古董的客厅则是何文平时约见朋友的场所。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在一楼办了一个月的展览,想让更多人了解古董留声机。感兴趣的参观者多是“80后”“90后”,“本来不舍得对外开放的,但想想每天有几个年轻人陪我聊天也好。”何文出乎意料地发现,留声机是两代人之间共通的话题。
何文收藏的很多古董留声机是机身前侧带门,上方带盖子的。他会饶有兴趣地提问参观者,门和盖子可作何用。很多人以为是挡灰尘的,何文便演示起了开门与关门的不同:开门音量大、音域广;闭门音量小而柔美。“这是1920年产的美国货。老上海人常听这样的留声机。”
咿咿呀呀的歌声没有让人觉得遥远,反而令参观者很享受。“他们没想到以前的音质比现代好听。现代的声音是压扁了的,很多人听到以前那饱满的声音都感到非常震撼。”何文说,也许他们并不见得真是喜欢,可能只是一时兴起觉得新奇,但起码听的那一刻,他们是安心享受的。这就是何文一直想看到的徜徉于生活中的悠闲的样子。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4-10-31
作者:
丞子
时间:
2014-11-4 23:28
古董留声机里的年代歌谣 学习
欢迎光临 聚宝贝图录在线 (http://7788cyz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