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台湾回流船洋误解纠正及存世量解析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金圆券全面崩盘,老百姓不再信任民国政府发行的纸币,自动改用银元,民国政府被迫恢复银本位,又逢当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大决战,急需战争经费开支,于是紧急向美国订购了大量二十三年版船洋,据资料记载数量是3000万枚。另外各地钱局紧急开铸二十三年版船洋以供军需,上海的中央造币厂铸造了662.5万枚,成都造币分厂铸造了394.5万枚,重庆第十二兵工厂铸造了200万枚,广东省银行造币厂铸造数目无详细记载,据推测应为120万枚左右。云南造币所铸造了176万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滇版船洋),贵州89军军长刘伯龙亦曾私自铸造低成色减重船洋3万余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私版船洋),1949年4月,战火已波及京沪地区,中央造币厂为安全计将上海总厂造币机器设备分别转移到成都和台北(台湾有祖模的传说属实),于同年9月正式开工,原定日产10万枚,但因自厦门汕头等地供应银料不顺,到12月底止共计铸造104.8万枚。总体来说,1949年全国各地加美国代铸的二十三年版船洋总量应该在4500万枚左右,由于战事紧迫,很多船洋已在当时作为军饷发放或购买物资,国民党战败逃往台湾时大约运走1000多万枚(具体数量无资料记载,只是推测),原本运走的数量应该还要多,但当时抢运金砖、珍贵文物,船只有限,只带走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应留存在上海中央银行,后被共产党接管)。运走这1000多万枚二十三年版船洋应该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台湾回流币,但这并非现代所铸。虽然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台湾确实有造币总厂的机器设备和祖模,台湾究竟有没有在近年翻铸一直是个迷,但个人根据目前市面原光币的交易量和价格来推测,台湾应该没有补铸,目前PCGS评级公司评出的MS64二十三年船洋的市场零售价在7000元左右,2011年初最高纪录曾到达过15000元,如果台湾目前仍有翻铸,在这样高额的利润下,市场上的原光船洋数量应该更为庞大,价格也不可能保持在这样的高位。PCGS官网的数据,MS64截止到2011年12月总共是4980枚,MS65截止到2011年12月总共是683枚。从PCGS官网的数据来看,这个数量与上千万存量对比显得非常稀少,相信台湾国库里还存放着大量原卷二十三年版船洋。下面再简单的回顾下船洋的历史:1933年3月,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颁布了《废两改元令》和《银本位铸造条例》,决定结束各省分铸银元的局面,将银币的铸造权收归于设在上海的中央造币厂,并决定先从上海实施废两改元,规定从当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的收付,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交易。同年,一种新式的银币——“船洋”开始在上海中央造币厂铸造。 “船洋”银元为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发行的银本位币。“船洋”币设计新颖,铸工精湛,其正面图案铸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身着汉装的侧面头像,上方纪“中华民国二十二或二十三年”;背面图案是双桅帆船远洋图,纪值“壹圆”两字列在船的左右,银元直径3.94厘米,标准重量26.697克,成色88%,含纯银23.49克,外环直齿边。“船洋”发行后,在市场上深受民众欢迎,并和“袁大头”、“开国纪念币”一起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