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英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简介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由苏格兰人托玛斯·萨瑟兰德(或译苏石兰,Thomas Sutherland)于1864年在香港发起,资本500万港圆。最初的担任发起委员会成员的包括宝顺洋行(Messrs Dent & Co.;委员会主席)、琼记洋行(Messrs Aug Heard & Co)、沙逊洋行(Messrs Sassoon Sons & Co)、大英轮船(The Peninsular & Oriental Steam)、禅臣(Messrs Siemssen & Co)、太平洋行(Gilman & Co)、 顺章洋行(Messr P Cama Co)等十家洋行。1865年3月3日正式在香港创立。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开业后的一个月,在上海的分行开始营业。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原本的名称为香港上海汇理银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mpany Limited),1866年英文名称改为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1881年中文名称改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汇丰”这两个字据说是由华人买办古应春于测算过笔划吉凶之后建议的,取其“汇款丰裕”之意。至1900年,汇丰在远东其他地区,如印度、新加坡等地也设立了分行。1911年后,汇丰取得中国关税、盐税的收存权。到了20世纪初,汇丰已经成为远东地区第一大银行。由汇丰经手买卖的外汇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量的60%-7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汇丰业务曾暂时中断,随着战争结束,公司的业务进一步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汇丰业务再次受影响,并暂时将总办事处迁往伦敦。战争结束后,香港的业务恢复运作,并取回香港总行营运权。1949年,随着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汇丰在中国大陆的分行相继关闭,只有在上海的分行继续运作,汇丰成为少数在中国大陆没有中断业务的外资银行。
          1865年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继而在福州、宁波、汉口、汕头、厦门、烟台、九江、广州、天津等地设立分行。民国时期,它是在华外资银行中资金势力最雄厚、纸币发行量最多的一家。汇丰银行在民国时期发行的银元券,面值有1、5、10、50、100、500元六种,地名有上海、广州、北京、天津、汉口等。

     年份         面额   票幅     刷色    说明
    1913年 拾圆 203×127 绿.黄/红      上海
    1914年 伍圆 191×119 蓝.黄/棕      上海、英文签名不同
    1914年 伍圆 191×119 蓝.黄/棕      上海、英文签名不同
    1916年 伍圆 190×118 蓝.黄   上海
    1916年 伍拾圆 202×126 桔/桔        上海
    1919年 伍圆 190×118 蓝.黄/棕      上海
    1919年 拾圆 202×128 绿.黄/棕      上海
    1920年 伍圆 193×119 蓝.黄/红      上海
    1920年 拾圆 198×126 绿.桔/棕      上海、英文签名不同
    1920年 拾圆 198×126 绿.桔/棕      上海、英文签名不同
    1920年 壹佰圆201×127 紫.绿/紫      上海
    1923年 伍圆 187×120 蓝.黄/棕      上海、英文签名不同
    1923年 伍圆 187×120 蓝.黄/棕      上海、英文签名不同
    1923年 伍圆 187×120 蓝.黄/棕      上海、英文签名不同
    1923年 拾圆 203×126 绿/棕   上海、英文签名不同
    1923年 拾圆  203×126 绿/棕   上海、英文签名不同
    1923年 拾圆 203×126 绿/棕   上海、英文签名不同
    1923年 伍拾圆198×124           上海
    1923年 壹佰圆200×124 桔.蓝     上海
    1924年 伍圆 188×114 蓝/蓝 上海
    1924年 拾圆 185×113 绿.紫/绿      上海
    1920年 伍圆  201×120 紫/桔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