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尖首刀简介

     

           尖首刀铸行于燕、中山两国。
           根据地层判断,"尖首刀"币要早于城内发现的其它刀币,而尖首刀单独出土,并无其它刀币混杂在一起的现象,因此,"尖首刀"比较中山国的刀要早些。从各地出土的尖首刀来看"尖首刀"与"燕刀"的关系非常密切。"尖首刀"最终改变了形制,刀尖缩成斜坡状,面文铸有一个"0D"字,由此可知"尖首刀"不是燕国政府铸行的"法化",而是燕国境内一些地方民族为商业需要而铸行的货币。晚期"尖首刀"上出现明字,是明刀的先导。
           刀币进入了春秋战国之际,扩大了它的范围。首先在燕国境内出现了"尖首刀"(包括"针首刀")。燕出现刀币形式应是受齐国的影响。燕昭王颇能接纳人才,在位时开拓疆土,建立了上谷、渔阳、辽西、辽东诸郡。燕国铸有"针首刀"、"尖首刀"和"明刀"等等。针首刀(刀首呈尖刺状)刀身与尖首刀相似,但刀首尖端更长,刀柄有直纹,正面两条、背面一条,铜质不精,制作也很粗糙,文字也简单或无文,主要流通于长城内外,故又称"匈奴刀"。"匈奴刀"在日伪时期曾出土于承德、张家口一带,被日本人所得,现在多藏于日本。
           "尖首刀"(刀首呈锐角)刀身通长15-18厘米,宽约1.8-2.6厘米,重约15-16克。其形制与齐刀相似,弧背凹刃,刀身极薄,刀背极厚,但都因刀刃上端显得尖首而得名,刀柄面背有二直纹,一端有刀环。先是两面都无字,后来多数仅单面有字,以单字为多。"尖首刀"过去知道多出于河间、保定及聊城等地,建国以来,1974年辽宁省凌源县小城子公社修技大队出土了完整的"尖首刀"943枚,币铭文有一、六、日、七、八、九、已、亥、行、玉、丘、工、示、矢、年等等;1975年山东临淄原齐国之故城西东石桥村出土一批"尖首刀",现存完整的80枚;1978年河北燕下都军营出土一批"尖首刀"计1845枚,最宽1.8-2.2厘米,铭文有:大、吉、阳、日、行、丙、上、古、矢等130余枚;1979年战国中山灵寿城遗址勘查,在早于城址的春秋至战国早期遗址的文化层内出土的"尖首刀",刀身外缘隆起,断于柄处,柄有两道脊线,个别为一道脊线,不伸入刀面柄首为圆环形,其铭文有一、三、五、八、工、壬、化以、以化、一化、上化、非、云等,其背平素,刀长约16.2-17.4厘米,刀首宽2.2-2.8厘米,重11-15克。
           尖首刀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货币,尽管古钱币学者对此论尚有分歧。有的认为尖首刀是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上游的郭、虢、鲜虞等国所铸;有的认为是燕国长城以南一个地区的特殊货币;有的认为是燕国境内少数民族早期的货币;但其出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古代燕国的境内,故大多数学者现仍将其定为燕地铸币。 尖首刀的形制和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所铸的各种"齐刀"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如刀背隆起、有廓、刀环宽出刀柄较大、刀柄上有两道纵纹等。
           古时齐、燕两国相邻,多有争战,燕国早期的经济水平较齐国落后。两国经济关系往来密切,燕国的经济发展受齐国影响较大,燕国铸币自然会受到齐国的影响。从现有的齐、燕两国所铸货币的风格特点来看,不仅两者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且齐国所铸"齐刀"的工艺水平,精美程度,远胜于燕国的尖首刀,既证明了两者之间应有的传承关系,也说明了尖首刀的铸地距"齐刀"铸地不远。
    燕国所铸的尖首刀常品中,大小多种版式和异品版式以及出土于燕地、传为当时少数民族政权所铸的针首刀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充满了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吸引着今天许多古钱币爱好者的追寻。
           尖首刀的形制、面文、品相和存世数量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市场价值,从每枚数千元至100多元不等。
           由于尖首刀铸成于2000多年前,刀体又薄,尽管有时出土较多,但品相完美,无残缺,变形者不多,其异品和针首刀更为少见。因市场对先秦货币有一定的需求量,故各种仿制水准的"尖首刀"应运而生。
           大多数仿制的"尖首刀"水平较低,容易辨识。仿品刀身较真品厚,纹饰和符号文字不是不清楚,就是过于清晰,且比真品粗糙。这是因为尖首刀真品的刀身厚如薄纸,仿制真品打模翻沙做范时,刀身自己的厚度加上锈蚀的厚度和仿品范模成型干燥后缩水的间隙,使仿品无形中就会比真品厚了许多,边廓、纵纹、文字、符号等凸起阳线部分自然就粗了。加之大部分"尖首刀"常品的市场价在100多元至百元不等的中低档价位,使仿品倒不如中高档价位的方孔圆钱赝品多且不易辨识。
           其仿制"尖首刀"的形制与真品相较无二,多仿常见的中、小型"尖首刀"常品,刀身薄厚与真品完全一致,刀柄上仿出两道细细隆起的纵纹。虽然仿品刀环略扁,柄上两道纵纹间距较大,但一般人不易察觉。即使发现了也会认为是版别的不同,且仿品作出了带有锯齿状的锈蚀痕,表面也做出了硬锈的隆起状,十分逼真。刀身做的无可挑剔。边廓和符号的粗细与真品一样,并把刀身作出窖藏受压后弯曲,刀身先作出黑锈地子后覆满葱心绿色仿锈,布满绿锈的刀身上偶见一、二处黑色地子,部分绿锈结成疙瘩状的硬锈,并泛着像真品锈蚀上才能泛出的锡光,十分诱人。
           作伪者自产自销,不仅仿钱作的好,卖钱的技巧也颇费心思。在市场摆摊售钱时,面前只摆几把"尖首刀"赝品,旁边放一些杂项式普通古代铜钱真品,卖"尖首刀"要价时,总比真品低许多,纯正的河北口音和质朴的外表,如何挖出"尖首刀"的故事,让众人深信不疑,少数古钱币经营商们知假买假,图便宜。而大部分人就把它当成真品买走收藏去了。
           在北京每年举办数次的"中国钱币交流大会"上,"尖首刀"一天卖量近万元。这就意味着至少有几百枚"尖首刀"的仿品走向全国各地,加上从其他渠道流走的,一年之中约有上千枚的"尖首刀"仿品沉淀在古钱币买卖流通领域和收藏者手中,被相当一部分人当成真品。
            在古代赵国邯郸,已经看不到古时邯郸人传下来优美的步态,但从邯郸人能仿制出惟妙惟肖燕国"尖首刀",却使人们对"邯郸学步"又有了一种新的演绎。
           可分为三式
           刀首尖:刀头宽大,弧背,凹刃,斜首。面幕周缘有廓,刃部廓线不太明显,背缘隆重起,刀背两侧外廓在与刀柄相交处中断,刀柄面幕上的两直纹高于刀柄的廓线。刀环一般为圆形,也有椭圆形,面文一般为一个字。刀尖短,弧背陡直,刃凹,刀身外廓中断于与柄相交处,柄部面背均有二直线,环为圆形,面文为一个字。首部尖细如针,钱文多为抽象符号。
           尖首刀是先秦古刀币的一种其形制有显著的特点"刀形上锐,故以尖首刀名之"
    ①这种刀首尖锐,刀背凹弧的尖首刀币是先秦刀币中铸行最早的一种货币,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这种货币应是春秋中期以后,白狄族及白狄所建诸国的货币。
    ②一尖首刀的类型结构及其时空特征对尖首刀类型的分类研究,泉界诸贤做了很大努力。朱活先生把尖首刀划分为两大类型:Ⅰ型刀尖较短,刀身外缘有廓隆起而断于柄部,面背间均有二直纹。柄端有圆环。Ⅱ型刀身较短,刀刃特长,刀身外缘廓,柄较窄,柄面有二直纹,背仅有一直纹,柄端有环,呈竖立的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