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广东中央银行简介

     

    (一)种类及发行数额。

          广东中央银行于民国18年(1929年)3月1日成立,该行除继承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外,还于7 月10日新发行3种面额纸币,是将中央银行印存在库未签名发出的1元、5元和10元纸币 提出,改签行长、副行长中文名字。(左签周斯铭,右签邹敏初)发出流通,数额为900 万元。 同年10月15日,又将由金库拨还的各种新券(英文签字)提出300万元,加盖中文签字发出流 通。这样,广东中央银行的纸币,既有中央银行时期发行的英文签字的纸币,又有广东中央银行时期发行的中文签字及中英文签字的纸币。民国19年(1930年)10月,广东中央银行正式 颁布换发 新券收回旧券销毁的布告,凡票面上无广东两字加印于中央银行4字两侧而又系英文签字的 ,其背面是深蓝色的即是旧券,限于10月21日起,1个月内到广东中央银行换取新券。
     (二)流通及管理。

          广东中央银行成立后,3月6日,其所继承的中央银行纸币(以下简称中币)即发生挤兑风潮, 广州银号亦因之停止交收中币,省政当局将无牌营业的银号和拒用纸币的商店,分别勒令停业,挤兑风潮始于3月17日平息。3月23日,又制定稽核兑现办法3条。3月27日,实行纸币封 存办法,规定各行商店按其商业牌照资本额封存纸币,限3日内封存完毕。其后,封存期限 延至4月4日结束,共封存中币5271387.10元,加上已兑回的600万元,在市面上流通的纸币 数量仅有2100万元(封存以前的纸币数为3200万元)。但市面交收汇兑,纸币与毫银之间, 仍存芥蒂。
          民国18年(1929年)5月,粤桂战事在广东境内展开,受其影响,纸币价格锐跌。财政特派员 公署 及财政厅为筹措军费,维持纸币,颁发布告,规定自本年5月8日起全省一切税收改收现金八 成、纸币二成,并依照民国17年附加赈费办法加收纸币二成,即“银八纸四”。所有党政军 各机关薪公等费,均支现金八成,其余四成纸币全部封存。同时广东中央银行暂停兑 现。 5月21日,广东中央银行奉令暂停营业。6月,战事移往广西境内。6月6日,广东中央银行恢 复营业。6月底,军事行动平息后,省政当局决心维持币值,决定签发新币,先行现兑,使 中币币值渐升至九成。7月10日,广东中央银行以现兑方式发行1元、5元和10元新纸币 ,以集中现银,作为恢复中币兑现的准备。在准备金尚未十分充足时,不能全部纸币同时兑 现,于是采取分期兑现的办法。7月31日,广东中央银行颁布分期兑现办法:8月1日开兑1元 券 ,8月10日开兑5元券,8月20日开兑10元券,8月30日开兑50元券,9月10日开兑100元券。8 月25日,财政厅取消“银八纸四”办法。从26日起,规定50元券与100元券均可缴税,与其 他各种纸币一律收受,8月30日,继续开兑500元券和100元券纸币。至此,广东中央银行 纸币全部复兑。9月底,风传将有战事发生,加上投机分子操纵和银业店号拒收,纸币又出 现挤兑风潮,广东中央银行于9月24日发出布告,每日延长兑换时间1小时。9月26日,又颁 发布告,自本月28日起,凡是该行邹敏初行长中文签字的各种纸币,随时无限制十足兑现, 其余英文签字的各种纸币,另行定期兑现。财政部则电令自30日起,无论新旧纸币,一律暂行停止兑现,以便整理。 民国19年(1930年)1月,广东省财政厅将税收办法由“银八纸二”改为“银六纸五”,并于1 月26日恢复1元纸币的无限制兑现。2月,提前开征19年钱粮,借收广州全市铺屋、码头租捐 1个月,国省各税加一征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也为了收集现金减少纸币流通。3 月1日,改用新旧券各半兑现1元中币,10日起则全部以新券兑现。1元纸币恢复兑现后,各 种未兑现纸币币值回升至七八成。5月26日,开兑100元中币。对于其它各种面额纸币,广东 中央银行决定自8月1日起至10月底止,举办未兑现纸币存款,分活期、定期两种。活期存款 按日计息,每千元利息1毫,定期存款3个月一期,周息4.5厘,利息均以银毫支给。此后, 各种未兑现纸币价格涨至九成多,市面上已出现十足通用的情况。10月16日,广东中央银行 决定停止吸存。20日,开兑黄隆生、周斯铭英文签字的5元、10元新币,并准用作缴纳税收 。此外,并颁布换发新券销毁旧券的布告,具体规定了换发的时间和范围,另外,对于汕头 、北海两地发行地名券的区域,也经一律换新券。原规定10月21日起1个月为换发时间,后 延期1个月。自民国19年11月5日至民国20年2月1日止,共截毁旧券14623744元, 中央银行纸 币仍有约七百万元在市面流通。民国19年12月16日,开兑中文签字5元纸币。民国20年2月23 日,开兑10元纸币。3月4日,纸币又发生低折风潮,广东中央银行决定从3月5日起,将未兑 现的50元纸币十足无限制兑现。这样,所有广东中央银行及其继承的中央银行纸币恢复兑现 ,照常通用,风潮平息。稍后,由于政局变动,又起金融风潮。4月30日,广东中央银行奉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部的训令,自5月1日起暂停兑现,等待整理。此后,为便利市面交 易,又将库存1元、5元面额中币,提出300万元,加盖“广中总行”4字戳记于券面,实行兑 现,经省政府第六届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议决照办,并决定于7月11日起发行。因受加盖戳记 速度影响,又呈请省政府准予推迟施行时间。9月1日,省政府第24次省务会议决定将广东中 央银行改组为广东省银行,所有广东中央银行及前中央银行纸币,概由广东省银行负责整理 。11月5日,财政厅颁布封存中币办法:凡广州市及南海、顺德、中山、三水、曲江、江门 、石龙等县,所有银业店号、商办银行,按商业牌照资本额封存3成,其余杂行商店则封存1 成,资本额在二百元以下者免封。广州市自11月10日起限3天内封存完毕,各县市则参照广 州市封存办法办理。市民于11月6日起,可将所持中币交广东中央银行点明封 固,交回本人保存,规定满两个月后揭封,给回月息6厘,至11月21日止,银业店号封存数 为6039968元,商民封存数为903707元。
          民国20年(1931年)11月28日,广东中央银行提出1元、5元库存中币300万元,加印“广中总 行”4字戳记实行现兑发行,藉以吸收现金。12月12日,与财政厅会衔颁布分期复兑办法: 从12月16日起,国省税收,纳税在一元以上者收受滞留市面未加戳记的50元、100元中币以 及加印流通的1元、5元中币,广东中央银行亦同时恢复滞留市面未加戳记的50元、100元面 额的中币十足无限制兑现,至于汕头、北海地名券,则定于12月16日起,不分种类,一律十 足无限制兑现,民国20年12月26日至民国21年1月,广东中央银行将封存以外滞留市面未加 印 戳的1元、5元和10元中币,分3次依次兑现。办法公布后,财政厅、广东中央银行又于12月2 6日重新会衔布告,由广东中央银行先将封存以外滞留市面未加印戳的1元中币无限制兑 现,5元、10元两种中币,则另定日期公布开兑。当时各种停兑中币币值已涨至九八成左右 。
          民国21年(1932年)1月1日,广东省银行正式成立,它继承广东中央银行一切资产负债,承兑 中央银行、广东中央银行纸币。1月8日,开兑5元中币。1月15日,广东省财政厅发行有奖库 券 500万元,以广东通用银毫为本位,所有募集券款,全数拨交纸币监委会保管,作为广东省 银行发行纸币基金,以维持中央银行纸币之用。民国22年3月止,共售出奖券232523元。3月 ,受上海“一二·八”事变影响,市面金融恐慌,中币暴跌。财政厅、广东省银行为使中币 易于流通,由厅呈奉省府核准救济金融办法3条:从4月6日起将已公布兑现的1元、100元券 两种中币与未开兑的10元中币停兑,5元、50元纸币则仍旧十足无限制兑现,其时广东省银 行发行纸币监委会经已成立,省银行订印的新纸币亦将运到,于是准许商民依照章程领用新 币。
          1元、100元券中币停兑后,价格即跌至七成左右,而5元、50元开兑中币,亦低折至九成。 广东省政府为迅速收缩中币,提前于民国22年(1933年)4月16日,发行国防公债3000万元, 用于吸收中币,公 债发行后,中币流通渐复正常。6月23日,又发生风潮,政府决定实行纸币封存办法。7月8 日,将在财政厅、市政府两处收回的5元、50元中币,封存450万元,商店继续封存4761253 元,商民封存55150元(两项中含有停兑中币共3683038元)。为此,各种未开兑中币,因供求 关系而致价格上升。10月12日,商店封存的已兑现中币,揭封后一律换发广东省银行兑换券 。 12月26日,广东省银行发出布告,让市民将手持的1元、100元两种中币拿到省银行登记。民 国22年2月8日,换发广东省银行兑换券。3月10日,国民政府公布实行废两改元令。广东又 发 生挤兑风潮,商民拒用5元、50元券中币。3月12日,广东省银行决定停兑这两种中币。13日 起登记,5月1日起以现金十足收回。此后,广东省银行对于其它币别的中币均按月编号,公 布收回。1元、100元两种中币,自民国23年1月4日起,无论登记与否,随时十足兑换毫银。 至于10元券,自民国20年5月起,业已停止兑现。民国24年7月13日,广东省银行颁发布告, 认为1元、5元、50元、100元4种中央银行纸币,经数年的整理,业将收兑完毕,只余十八万 余元未有收回,至于10元券计有1100余万元,是中央银行时代发行的,自应继续进行登记 ,以便设法维持,但直到民国24年货币改革公布发行额时,仍未清理,只作为未了债务列 在中央银行帐上。

          民国十八年广东中央银行海口地名壹角大洋票,由中央银行总行改组后成立的广东中央银行海口分行于1929年发行,在海口地名大洋票壹圆、伍圆、拾圆之后,作为辅币券,仅印行壹角、贰角半二种面额,黄隆生、周斯铭签名。由于时局动荡,“海口”地名使该纸币流通区域受到限制,加之广东大部地区民众习用银毫与铜仙,因此,此券发行不久便弃用回收,如今所见甚少,乃中央银行纸币之珍罕品种,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