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圜钱 半釿

     



    注:战国时期魏铸币。魏是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之一,其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较为发达。在货币体系中,圜钱因实用性强,携带使用方便,始铸于魏国。按魏铸币规范习惯,无论是布币,还是圜钱,其钱文多纪地名,或兼纪货币单位。是品“半釿”古币,其形制极为奇特,犹如将椭圆形平面横截为二;其轴半径中心有一圆孔,正面孔径大于背面;孔两侧有倒书传形钱文,只纪货币单位名称,而没有明显的纪地标识;这种特例在魏铸币中仅此一见。
           半圜钱的出土地域性较强,所见均出在陕北洛川至延安间的北洛水东岸,尤其是富县以东一带为多。战国时期,其地域属魏之上郡治辖范围;上郡为魏文侯时设置,是魏西拒强秦之屏障。前330年,魏国势已衰,秦公子率军与魏战于雕阴(今陕西富县北),打败魏将龙贾大军,斩首四万五千人,魏迫于形势,纳河西之地予秦。紧接着,“连横”倡者张仪怂恿秦攻魏,取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县)、焦(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前328年,张仪为秦相,与公子华率军再度攻魏,魏将上郡十五县全部割让给秦,自此,上郡之地归秦所占有。
           近年来,“半釿”古币在陕北一带已陆续出土发现了二十余枚,这首先可证实此钱为流通货币。这种形制奇特的古币,钱文有正书、倒书、传形之分,以正书者更为少见。1991年,“半釿”古币首次在陕北富县茶坊镇出土,当时是与“漆垣一釿”圜钱同坑所出,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据考:“半釿”古币在钱文特征,制作风范等诸多方面,均具有魏铸币之特点,与漆垣圜钱颇多相似之处;就重量比而言,前者两枚刚好约等于后者一枚之重量,这说明魏铸圜钱中亦存有二等币制,或许还是主辅币关系。“半釿”古币目前所见已不算少,可添补先秦货币品种之轶缺,故仍不失为古泉珍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