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吉林官钱局简介

     

          吉林,大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吉林省之清钞,源于咸丰六年成立的吉林通济官钱局,该局于咸丰十年关闭。光绪二十四年,吉林省将军延茂以“杜绝私帖,抵制羌帖,补充省属制钱之缺”为由,设立永衡官帖局。址设省城西大街,委派副都统凤翔、协领岳林经理局务,资本暂取“接济俸饷”项下银三万两藉以周转。
          吉林省曾于光绪八年在省城开铸“厂平”银币,为我国第一套机器铸币。吉林永衡官帖局初发行以银元为本位的银元官帖,光绪二十六年改为以制钱吊文为货币单位制钱官帖。光绪三十三年吉林行省建制后,修建衙署、添置新军,准备立宪,所需政费军饷猛增,靠增加官帖发行量来解困,造成币价下落,信用渐堕。至光绪三十四年改发石印官帖,票面注明仅二成兑换。

          光绪三十四年吉林巡抚朱家宝以革新币政、操纵金融、发展工商业及办理存放汇业务为由,从度支司借垫库存150万吊做为资本金,在吉林永衡官帖局内附设银币发行处,称吉林官钱局,印发银元票与官帖相辅而行。

         “ 吉林官钱局”曾于光绪三十四年八月成立之初,发行过龙银纸币,名称为“吉林官钱局银元票”,据资料记载,所发银元票有壹圆、伍圆、拾圆三种。由于官钱局仅存在一年多的时间,所发行的纸币数量不多,加之回收彻底,官钱局银元票实物始终未被发现。2007年秋季北京诚轩拍卖首次出现一枚银元票龙洋壹圆券,并以448,000元的高价成交,可以说填补了官钱局银元票实物的空白,亦属吉林省最为珍罕的纸币之一。

          吉林官钱局银元票仅见有“凭票发龙洋壹圆整”,有“光绪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制造,“宣统年”吉林本省印制(只见单正面样票)两个版式。
         “光绪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制造,为“光绪卅四年十月”发行。背面桔色边框,内为发行告示,全文如下:
        “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部堂兼管将军事务徐(世昌)钦命副都统衔吉林巡抚部院朱(家宝)晓谕事照得吉省市面,自经兵燹之后,银根缺少,虽有钱帖流通,商务仍难起色。现值开办官运,应解、课税、滩本需款尤繁,必须通盘筹划,银钱并用,方足以资周转。兹经本大臣、部院议定,即就永衡、官钱局另刷银帖、银圆帖两种,编列号数,盖用吉林公署印信,作为现银行使。凡商民领买官盐、完纳地租、钱粮、关税、厘税,并各项贸易往来,均准一律通用。不论何人持帖到局,均照帖上所载银两、银圆数目,立刻全数兑付,现银、现圆并无折扣,亦不准稍有留难。此项银帖、银圆帖系为维持市面,如有奸商把持阻扰,或匪徒伪造慌骗,定即严拏重惩,合行出示。为此示仰商民人等一体遵照,特示。” 
          由于过多地发行银票和银元票,促使官帖发行日趋增加,现货日渐减少,白银、银元价格陡涨,吉林省钱法之坏已达极点。对此,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吉林巡抚陈昭常在向清政府《历陈吉林财政困难情形》奏折中提出:“如欲永杜流弊,非筹设官银号不可。因拟于省城设总号,……盖必有总银号以便汇款、存款,则金融方能活泼,而现货庶不致溢出,必有分号以便发款交款,则银号方能信用,而纸币庶易于通行。”徐陈奏请获准后,调省试用道饶昌龄接管官帖局,委派度支司黄悠愈兼总办。黄悠愈拟定金融整顿大纲十条、吉林永衡官银钱号章程等等,并于宣统元年八月,将吉林永衡官帖局和吉林官钱局合并,更名为吉林永衡官银钱号。“永衡”二字意义为“使币价跻于平衡,永不动摇之谓也”。

          吉林官钱局历时一年即告终止,作为吉林省官办的金融机关,在吉林省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吉林官钱局龙元票流通券的面世创造了吉林纸币拍卖纪录,属吉林省最为珍罕的纸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