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宿迁县磘镇 丰冶通

     



    注:

       窑湾镇的钱庄业和典当业,十分发达,而且出现时间很早。据《古镇窑湾》一书介绍:

    “在唐代古窑湾隅头镇就有钱庄,到了明代洪武二年下诏书,东迁一批山西、浙江商人来到窑湾。其中,山西白氏商人在窑湾合口镇、隅头镇设钱庄和典当。清康熙八年(公元1 669年),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同时因黄河、运河决口,使隅头镇下沉,窑湾地面相对升高,百里乡镇成为废墟。康熙九年(1670年)四月八日,康熙下诏书东迁,赦免一些明末旧官员和反清复明义士,将他们发配到地震灾区开荒生产。这些人分别来自山西、浙江、青海、江西、河南、河北、安徽、山东、江南、苏州、扬州、镇江等处,他们在窑湾设八省会馆,每省会馆都设钱庄。起初这些钱庄做同乡、内庄经营,窑湾经济很快苏醒起来。到了清道光年间,江南闹太平军和沿海一带城市受外国军舰侵扰,江南商人为了躲避战乱,都到窑湾投资经营,  当时窑湾钱庄达二十八家。山西帮将碎银化铸成农用碌滚子十三个,从山西用骡马拉进窑湾,再由窑湾四家银楼化成碎银使用。”

       据该书记载,窑湾镇的钱庄中,就有“丰冶通钱庄”,其地址在窑湾西大街南面,由山西商人张衡斋开设。

       这些私人钱庄,资本雄厚,经济活动范围广,控制了窑湾金融界。据说,28家钱庄都出纸币  (包括丰冶通钱庄),通行全国9个省,其中临沂、徐州、淮安、南京、镇江、扬州、苏州、上海、武汉等地使用窑湾纸币最多。当时窑湾具有如此庞大的金融集团,不愧为“苏北小上海”。

       辛亥革命暴发后,窑湾钱庄的经营,由内庄经营扩展到外庄经营。民国后,军阀混战,军阀张勋抢劫窑湾后,窑湾经济逐渐衰退。

       1933年,国民银行在宿迁设立分行,1934年江苏省农民银行在宿迁设立分行,1935年交通银行在宿迁设立分行,因窑湾离宿迁较近,各银行大批纸币投入窑湾市场,冲击了窑湾私人钱庄。到1936年,窑湾钱庄从28家缩减到13家,“丰冶通”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