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救国公债简介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蓄谋已久,1931年日军在沈阳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发动的侵略战争由此开始。1932年1月以后,东三省全部沦陷,我国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以一个士兵突然失踪为借口,悍然向驻守在北京西南郊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袭击挑起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抗击。“七七”事变,抗战爆发。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土主权,不愿当亡国奴,国共两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打击日本鬼子,从此开始了全国的抗日救亡战争。因为战乱,商业萧条税收大减,前线急需军费补充。当时国民政府极度腐败,财政赤字已达到15.32438637亿元,为解决政府困难,支援抗日救国,国民政府财政部决定于当年9月1日发行“救国公债”券,定额总量为国币5亿元。
          该公债面值分六种(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其中5元、10元二种券面的公民认购金额票(见图左上侧标志)是印在公债上的,而另四种券面的金额票是贴在公债上的。为增加防伪性、权威性,公债券上盖有代表民国图案的钢印,印文依稀可辨“国民政府财政部发行公债之章”。券面四周边饰花纹图案,四角花纹内藏有汉字“伍圆”、“拾圆”字样,很是别致。“救国公债”整券尺寸为35厘米×26.5厘米,主券尺寸为26.5厘米×13.5厘米。“救国公债”四字在债券正上方用黑色楷书印刷,中间盖有篆书“财政部印”朱红公章,赫然醒目。公债券印有水编号,前三种为7位数,后三种号码为6位数。由右向左书写:“财政部呈奉国民政府核准发行救国公债国币5万万元,依照条例如期还本付息,合给本债票为证”。券面有条例摘要和财政部长孔祥熙、次长邹琳、次长徐湛的签名和印鉴。
          公债和息票(副票)是连在一起的共33枚,每一枚依次标注还本付息的年月及应得的利息,每兑现付本息一次则剪去一枚。从债券上看如想本息全部还清则其间跨度长达32个年头。“救国公债”背面印有英文说明,其格式内容与中文对照相同,此债券是向国内外民众发行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国民政府清理各项债务,于民国38年(公元1949年)4月底以金圆券按债面额提高27050倍一次还清。反映出当时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非常厉害。由于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当时认购债券者真正返还本金与利息的极少,大部分因无法返还而废弃。在文革运动中“破四旧”又遭焚烧损毁,老百姓手中所遗存下来的则成为追忆历史沧桑,记载昔年往事的佐证。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眸历史,发行于抗战时期的这张“救国公债”,作为研究这段历史,用以唤起我们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有其重要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田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