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东三省民众联合救国会军用流通债券简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守备队第二大队奉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一手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武装占领了沈阳城。驻沈阳北大营东北军奉命“力持镇静,不准抵抗”撤出了沈阳城。“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随即向辽吉黑三省武装侵略,扩大事态。东北军奉命撤退,东北三省很快被日寇侵占。9月27日高崇民、卢广绩、阎宝航、王化一等东北各界名流,在北平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其宗旨是:“抵抗日人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卫主权。”东北爱国人士积极组成抗日救国会,成立了东北抗日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奋起反击,武装抗日。11月,辽宁省政府公安处长黄显声,统一组织辽西义勇军,统称“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并向北平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简称“救国会”)建议派人出关整顿发展抗日义勇军。12月,“救国会”对东北义勇军进行整顿,共编若干路军和支队。统称“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1933年2月17日,宋子文、张学良视察热河防务。拨款20万元作军费,任命张作相为敌前总指挥。“救国会”则派王化一、杜重远等人携带大批军用物资及慰问品到建平县朱碌科慰问义勇军官兵。
      然而,抗日武装依然经济困难,缺枪少钱,很难与强敌抗衡,为维持军饷,解决燃眉之急,东三省民众联合救国会以农商贷款为基金发行军用流通债券,以大洋为本位,规定市面交易与纳税等一律通用。流通债券的发行,使用,对解决抗日武装的财政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伟大的民族战争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这张“东三省民众联合救国会军用流通债券”便是这一时期发行的。纸币长约15厘米,宽8厘米。券面正中椭圆形花环内印有为沈阳名胜的“城门楼”图案;两侧各标注大写“贰拾元”并印有“此券以东三省官银号各县农商贷款为基金”及“民众联合救国会兑换每圆作奉大洋伍拾圆”字样;上方是“东三省民众联合救国会军用流通债券”,两侧各印编号为左"5771445" 右"4771445";下方框内有“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印”,两边各有“救国会章”、“常务委员”的篆书朱文印章;券钞四角印有面值“贰拾”,四周印有精致花纹,底面印有花网纹;下方空白处印有“财政厅印刷局印”字样。
      纸币背面在红色的文字上盖有一个蓝色大印,左下角写“东三省民众联合救国会璧”,其余全部是文字,内容为“诸葛亮的出师表”意为号召民众像诸葛亮那样忠诚于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抗日救国。边框印有红色的图案花纹,标注面值为“20”,下面有“1933”字样。
      据资料记载,这张发行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纸币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抗日纸币,数量稀少,弥足珍贵。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东三省民众联合救国会军用流通债券”。此军用券钞为东三省民众联合救国会发行,发行时间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财政厅印刷局印制,面额为贰拾圆,券面正中为沈阳名胜,左右下方有救国会章、常务委员的篆书朱文印章,左侧印有“此券以东三省官银号各县农商贷款为基金”,右侧印有“民众联合救国会兑换每圆作奉大洋伍拾圆”的字样,标明债券基金来源,兑换比价。券钞四角印有面值“贰拾”的字样,四周印有精致花纹,底面印有花网纹。券钞背面正中还印有“东三省联合救国会璧”的印章及救国会的抗日宣言,宣示“誓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最后之决斗”。边框印有三种图案花纹,边角及左右印有面值“20”的字样,底色为红色圆点网纹。
        据史料记载,此券钞应是中国最早的抗日纸币。1931年日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武装抗日,东北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军,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东北爱国人士组成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织发动东北民众进行抗日,成立了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发展到32万人。1932年5月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第十九次常委会决定,将辽宁、热河义勇军地区分成五大军区,第五军区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团,高文彬(斌)为司令,高文彬字荫周,辽宁康平县人。曾任东北军司令长官公署步兵训练处处长、少将,曾任辽北蒙边宣抚专员行署办公处专员。第五军区辖辽北、蒙边20余县。1932年6月,第五军区又改为第五军团,高文彬任军团总指挥,辖8个支队,共3万余人,与日军作战数十次,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第五军区为解决经济紧迫、充实军饷,以农商贷款为基金发行军用流通债券,以大洋为本位,规定市面交易与纳税等一律通用。第五军团于1932年底被日军击败,高文彬被俘,故此军钞券流通时间极短,存世量极少。

          东三省民众联合救国会军用流通债券纸币是1933年上海造币厂印制的真币。面额有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