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台南官银票”的实物与史事

     

         《中国钱币》2008年第3期发表台南官银票一纸.并说明银票发行背景(以下简称“‘一’文”)。作者将“台南官银票”定为甲才!几战争后台湾人民反对害l让台湾.共推刘永福速率众抗日时发行之物.这是不错的。但作者收藏的实物和对实物的说明.却多有可商之处.愿向作者和读者求教。
           台南官银票是台湾人民反对害l让台湾.捍卫祖国卞权的见证。1894年(甲才!几).中国在与日本的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害l让辽东、台湾和澎湖列岛.第一年(1895年)六月.清政府派李经方比式向日本交害l台湾。台湾人民激忿于清政府弃台民不顾.不甘心受日本统治.又考虑到政府已比式向日本交害l领上.为组织抗日力量、争取国际支持.不便仍使用大清名义.遂在台湾士绅丘逢甲(“一”文称丘逢甲为兵部卞事.不确。丘逢甲为台湾苗栗人.光绪十五年进士.点工部卞事。辞官归台讲学.并参与修纂怡湾通志》可称为‘源工部卞事”)等人倡导下.成立“台湾民卞国”.以图自救。“台湾民卞国”推原清朝台湾布政使署理巡抚唐景秘为“大总统”(“一”文称唐为巡抚.不确。唐为台湾藩司.因为巡抚邵友内调.临时“署理”)。甲才!几战争时泰命援台的南澳总兵刘永福为大将军,仍泰清朝比朔.年号“永清”.“国旗”以大清龙旗为本.制为蓝地黄虎旗.虎头内视.尾高头低.以示臣服于大清。唐景秘率广东带来兵勇守台湾北部,丘逢甲率本地兵勇守中部.刘永福率本部黑旗军守台南。在日军猛攻下台北失陷唐景秘逃回大陆“民卞国”10日而亡。台湾民众在台南筹划重建“民卞国”以抗击日本.泰“总统”印信恳清刘永福就任总统.刘永福坚辞不受.仍以清廷所授“钦差帮办台湾防务粤南澳镇总兵”的名义领导抗日.民众尊称为“刘钦差”。为维持抗日军铜.刘永福成立筹防总局。以台南知府忠满(忠满.满族人.原清朝安平知县,因台南府治所在安平.“台湾民卞国”时被任为台南知府。忠满称护理台南知府.即代理之意)的名义印制了台南官银票.筹防总局局长陈子铺本人就捐银40万两。官银票用木版靛蓝色刷印.抬头横写“台南官银票”.下面右侧是y写“护理台南府比堂忠给”.中间是“凭票支付川银、员照”.左侧是日期编号.却并不用“永清”年号而仍用“光绪”年号:“光绪年月日字号”。票面上部盖长方形红色“镇守福建台湾总兵之关防”.下部盖比方形红色“台南府印”。关防和印玺都是右汉文左满文。银票两联.骑缝处有编号并斜盖关防。左右上部还盖了两个小红戳记一个是“不法棍徒行用假票军法究治”(“一”文释为“造作假票”.不确).一个是“此票准照现钱通行通用不论官项私款钱粮关税典铺馆行商贸易以及兵粮军铜洋关洋行一概当钱支取泰宪示谕颁给遵行”.(“一”文此章释文出入较大)。刘永福发行此票的原意本不是以此作钞票使用而是一种筹铜方式.即向当地殷实户借银作军费印制此票作为借据.但由于形势危急.为彰信用而鼓励认购.所以声明可以作为缴纳官项、关税和贸易使用实际起到了钞票的作用。
           台湾向民间筹铜.此前已有先例.加以这项官银票是以官府名义摊派发行.在军情危急的形势下.发行并不顺利。大约在光绪一十一年(1895)一匕月初.改由筹防局下成立官银钱票总局.重新发行官银票。“一”文认为官银钱票总局是光绪十二年台湾建省后刘铭传任巡抚时所设置.也是不确的。台南的官银钱票总局由台南士绅庄明德办理.重新发行的官银票样式与“台南府比堂忠”银票完全一样只是把“台南府比堂忠”字样改为“官银钱票总局”6个字.票上的关防、印信不变.区别在于票面加盖了一个小虎形印(“国旗”形象).同时改为二联式.即左右都有骑缝编号和骑缝关防。刘永福一边筹措军铜分派军力.奋力抗击楼寇一方面派人回到大陆向各省督抚求援.期望起码能够筹到部分款项.既可解决军铜.也可解决银票回收问题。然而由于割让台湾之举出于中央政府各省督抚无人敢予支持台湾抗日至七月十七日官银票停止发行。刘永福奋力组织抗战.战至九月(公历l 1月)台湾各地已基本陷于日军铁蹄。刘永福、忠满等人在台湾人民掩护下微服潜回大陆.台湾终为日本占领.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才回归祖国。
          署“台南府比堂忠”和“官银钱票总局”的两种官银票前后总共只发行了一月有余。据有资料称.日军占据台南后从搜出的文件中得知.官银票共发行了80万圆。然而发行时间既短.历经战乱.存留下来的就非常稀少了.其中“台南府比堂忠”银票则更其稀少。
          “一”文所发表的这张“官银票”与世间保存的真品官银票虽然大模样相似,仔细观察却有着比较多的出入。先看文字。真品官银票的文字是非常工整的楷体.横细直粗.而“一”文“官银票”字体显然不同。再看边栏。真品边栏是“岁寒二友”松竹梅的图案而比中的上下有“琴棋5画”四个小图.上边是琴下边是棋、画.其中的“画”.是两件捆在一起的画轴。但是“一”文“官银票”的刻版者因为看不清原版的含意.“画虎不成”.上端的琴早已走形下端的画更是成了没有意义的不1‘么东西。特别是“银票”上的官印.出入更大。台南官银票是仓促间印制的.印版是木版.成品文字上木纹宛然。印制方式是先刷印成蓝版.再手工填写日期编号.木戳盖印“字列”(用千字文排序)。红色关防和印章也是用比式关防、官印手工加盖的。因为是用原章手工加盖.所以红印位置每张都会有所位移.但印文是绝对一致的。这样对比一下“一”文“官银票”和真品官银票的官印.出入立判。由此来看“一”文票面的编号.骑缝是“捌佰柒拾玖”而日期下面又填为“六白一匕十九”.就不能认可作者的临事“慌张”的解释了。
           最后还要说明一下票面上的“盔川平,银问题。“一文解释“盔川平”即“一匕二平”是对的.但认为中国自铸“一匕钱二分银圆”.“流通遍及沿海各省包括台湾在内.不在话下。”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误解来自“一”文所引张之洞所奏外洋银元“每元重槽平七钱二分.今拟加重一分五厘……周围铸‘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四字。”实际情况是.中国自明朝以来白银以金属块的形式成为比式货币.但乾隆以后.西洋银圆大量涌入.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外国银圆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光绪十二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上奏朝廷.清求铸造中国银圆。其实在前一年.张之洞已经自作主张向英国伯明翰喜敦父子公司订购了铸币机器.还设计了银元初样.此时以清示试铸银元的方式.在奏折中附了一个夹片.说明“此次订购铸钱机器.内兼有铸银元机器……”并说外洋银元重槽平七钱二分.自铸银元拟铸库平七钱二分。晚清平祛各地相差很大如果取一个平均位槽平七钱二分大约等于库平七钱一分,如果自铸银元重库平七钱二分,实际比外洋银元每一元要重一分有余。张之洞在夹片中解释道:“银质较重二商民趋利,自易风行…闻外洋银元颇有赢余,虽每元加重一分五厘,断无5折”。他认为银元加重可以鼓励中国人用中国银元,殊不知中国人能用外国人也能用,既同位一元,又加重一分多白银,岂不加剧了白银外流?所以香港汇丰银行向张之洞建议,应该中外银元重量一致,以便交易,免生纠纷。最后,张之洞修改原议,经报朝廷批准,门式铸造了重库平七钱一分的“光绪元宝”银元。此例一开,各省纷纷仿效,所铸都是库平七钱一分银元。台湾本地,道光年间有“寿星银饼”之类的钱币,上面也明确铸明“库平柒式’,广东开铸“光绪元宝”以后,台湾也仿效广东机制了银币,却是七分一厘和二分六厘小额辅币,并无七二银币。库平七钱二分的“光绪元宝”只有广东最初拟铸的样币,存世极罕,是收藏家眼中的珍品,绝无“流通遍及沿海各省”之事。
           那么为什么台南官银票上有“川平”字样呢?原来长江以南各省因为有收槽运槽任务,所以民间习用槽平,而库平主要用于中央向地方拨款和地方向中央上缴赋税。清初由于外国银币大量流入,所以自道光以来,南方民间就形成了用外国银元折中国纹银的习惯。道光年间林则徐总督两江,就在奏折中说:“每洋钱一元作槽平纹银七钱二分,虽成色远逊足纹,而分两尚无轩轻,民间行使已久,若骤为禁止,转恐窒碍难行。”

           据此道光皇帝发布上谕“向需洋钱一元者,以纹银七钱二分敷实给发。”台湾地处东南海上,葡、西、荷、英、美各国商船早就到来,外国银元尤其通行。早期荷兰马剑,西班牙双柱、佛头,美国凤凰等等之类杂出,成色不一,但因为使用机器铸造,大小、重量、成色稳定,计算方便,民间宁可不计成色损失,也愿意使用洋银。特别是咸丰以后,墨西哥鹰洋大量涌入,成为南方货币市场的主流,以鹰洋折纹银槽平七二已成台湾民间本地通例,只有朝廷向台湾发放的官兵傣铜是用纹银,成为台湾民间纹银的主要来源。因此台湾无论是民间流通还是省政府向中央政府缴纳赋税,都需要一个折算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槽平七二,即一元银圆折纹银槽平七钱二分。台南官银票上的““川平”即指此标准。至于“x大员’,,员即圆,大者,指无论是鹰洋还是光绪银元,都是一元的银圆而不是二钱六分的中圆或更小的辅币。因为当时银元币面还只是标定重量,尚未形成“元、角、分”的规范,只得以“大”规定银元品类。

    【台南官银票的收集珍稀度排位】
    1. 台南官银票伍佰文 (木戳盖印面额)
    2. 台南官银票拾大员 (木戳盖印面额)
    3. 台南官银票壹大员 (书填面额)
    4. 台南官银票拾大员 (书填面额)
    5. 台南官银票伍大员 (书填面额)
    6. 台南官银票伍大员 (木戳盖印面额)
    7. 台南官银票壹大员 (木戳盖印面额)

    版别有“官银钱票总局”发行的壹大员、伍大员、拾大员和“护理台南府正堂”发行的壹大员、伍大员、拾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