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新台币流通硬币简介

     

    区域货币时期(1949年-1961年)
          台湾银行首先于1949年12月1日发行1角铜币、5角银币两种,其中5角银币是中国最后发行的流通银币。1950年5月11日,为调整硬币面额结构,便于流通,增发2角铝币一种。为节省铸币成本,1角及5角硬币的材质分别于1955年和1954年改为铜制及铝制。
           该段时期发行的5种硬币(1角2种,2角1种,5角2种)特色鲜明,风格统一。其正面图案延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大陆时期的硬币风格,使用孙文侧面头像作为图案;背面为台湾地图及“台湾省”字样,以示该币为台湾省的地区货币。这五种硬币一般被合称为台湾地图币。
           地图币在国内钱币收藏圈内名声很大,有人将其视为台湾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的铁证。其实台湾当局从来就没有否认过“台湾省”的存在,中华民国现行行政区划也有台湾省的建制,至于是中华民国台湾省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那就只能“一中各表”了。
    准国币时期(1961年-2000年)
    该段时期硬币可分为两套:
           1960年代,台湾银行首先于1961年发行了1圆硬币,于1967年将1角硬币及5角硬币进行了改版,取消了2角这一面额的发行,最后于1970年发行了5圆硬币。该套硬币图案均取消了孙文头像,其中1角、5角硬币图案改为素心兰和美龄兰,1圆硬币出现梅花(中华民国国花)和蝴蝶按图案,5圆硬币图案则出现了蒋中正头像,这是蒋中正第一次登上流通硬币。有资料将该四种硬币合称花卉版硬币(当然5圆硬币和这个称谓就很不搭了)。
           1981年12月8日,新版硬币开始发行。改版硬币取消了1角面额,增加了10元面额,并将除5角外了其它硬币图案均使用蒋中正头像作为珠图案(5角硬币为梅花图案)。改版硬币可称为蒋中正版硬币。
          进入90年代,政府决定将最低面额的50圆纸币硬币化,以节约印钞成本,并适应投币购物的需求。刚发行时50圆硬币材质为镍黄铜,由于50圆硬币面额较大(合人民币10元以上),而硬币防伪技术较低,故50圆硬币发行后即遭遇伪币泛滥问题,不得不于4年后(1996年)进行改版,新版硬币采用双金属镶嵌工艺,但依然没有解决伪币问题。
          本阶段40年间新台币硬币最高面额从5角升至50圆,升幅达100倍,足见新台币的在这段时间的编制趋势。
    国币时期(2000年-现在)
           中央银行亲自接手新台币发行后,首先于2001年发行20圆面额硬币一种,硬币采用双金属镶嵌工艺制作,采用台湾原住民主题,硬币正面图案为台湾原住民抗日领袖莫那·鲁道头像及雾社抗日纪念碑(电影《赛德克·巴莱》即反映这一历史事件),背面则为兰屿雅美族拼板舟。20圆硬币发行是为了便利市面流通,但台湾民众不喜带“2”的面额(包括20圆硬币,200圆及2000圆纸币),市面少见该币流通,以致有人误以为是纪念币。
           2002年,为彻底杜绝50圆伪币扰乱市场,中央银行发行带有最新防伪技术(隐藏图案防伪)的50圆硬币。该币正面为孙文肖像,背面则以圆形图案内的“五十”、“50”两组隐藏文字为主。

           2011年,值中华民国建国100周年之际,台湾当局决定对市面流通的蒋中正头像10圆硬币进行改版,一方面是由于该币自1981年发行以来已流通30年,防伪技术低,伪币充斥市面;另一方面本次改版将蒋中正头像改为孙文头像,也与台湾地区近年来的“去蒋化”政策相符合。新版硬币正面为孙文肖像,背面则采用两组隐形文字(图案)进行防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