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阎锡山的土货运动与土货券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把魔爪伸向华北,山西则是日军进攻的主要对象。伴随着日军的军事进攻,经济侵略纷至沓来。走私入境的日本货物,大量涌进山西,且价格较低,商家愿意贩卖,这就严重影响到民族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初期,阎锡山对日本帝国主义畏之如虎,不敢正面反抗,纵容日货在晋倾销。当时山西年输入的货物价款不下四千万元,而输出货物却微乎其微。倒致省内财政连年入超,逐年为甚,百业凋敝,财源枯竭,经济陷入空前绝境。
           后因关系到政权存亡问题,阎锡山于民国二十二年提倡"造产运动",用土货来抵制洋货,在全省实行了"统制经济"。
            据民国二十六年巜申报》刊载的"太原印象记"一文中述:"山西省在提倡造产运动的途程中,遇到一个最严重的打击,就是山西的工业刚刚在萌芽时期,经不住外货倾销的打击,本省工厂、资本原不充实,加之技术稍差,成绩当然不能与外货相抗衡,而价格反较昂贵,因此工厂出品无人问津,山西省当局不得不设法征服此种难关。........他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太原设立了经济委员会,研究如何应对。结果认为有实施统制的必要。所谓统制经济,即是实行保护主义,使民众知悉此事事关重大,务须忍痛一时,用倡导和强迫的方法,使不服用土货的人用土货而不用外货"。
           所谓强迫,即以政权作后盾,采取了一套抵制外货,强制购买土货的办法。故此,于民国二十二年,先后制定了七个有关服用土货的法规。又于民国二十三年九月一日起,为实现经济统制的目的,实行"贸易统制"。对所有入境货物,除公用者外,一律须呈请省政府核准,否则予以严重处罚。
           所谓倡导,即为了顺利推行"造产救国"以"自救",阎锡山大肆论著文章,发表演说,喧闹一时。
           阎在演讲中讲到:"晋绥今日要想外货少进来,须有两个认识,一为不合乎人情,因为人均愿以廉价购美物,而我们的办法却不是如此;一为合乎道理,即合乎生存的道理。要想生存于今日,即不能买外货,拿钱供给别人,宰割自己"。
       阎还说:"什么叫土货,本地产的货物就叫土货。为什么服用土货?浅处说,是不使我们的钱流到外面去。深处说,服用土货是维持我们的生命"。"提倡服用土货,直接是替土货找出路,间接就是减少输入。输入能够渐次减少,则现金的流出,自然无形减少。土货能有出路,则生产事业自然渐次发达。所以说服用土货就是维持大家生计的一条大道"。
           在这种思想指导和形势逼迫下,阎锡山于民国二十三(1934)年,在太原市开化寺对面的四层楼里,开设了土货商场,全名为太原土货产销合作商行,任忻县人彭士弘为经理。开始大量收购和推销地方公私企业的产品。其中有西北实业公司各厂生产的轻工产品,五台河边绸锻厂生产的绸锻,夏县的丝绸,交城的皮毛,杏花村的汾酒,汾阳火柴厂的火柴,太原晋生纺织厂和愉次晋华纺织厂的棉纱、棉布和色布,祁县益晋公司的花布、花线毯和棉花毯,太原晋恒造纸厂的各种纸张,等等,零整批售,任人选购。
            阎锡山为了打开销路,决定让公务人员一律穿用土货衣料,并让经济统制处处长及员工带头示范。"一个机关如此,各个机关渐渐仿效,机关如此,市民也纷纷仿效,太原人如此,各县也逐渐仿效,成为时尚,社会风气起了相当变化"。(续承明《太原土货商场纪略》)
           土货商场归经济统制处管辖,另在大同、临汾,长治,汾阳等地设有分行,又在全省范围内委托商号代办土货购销。可见,阎锡山所推行的土货运动在一度时期
    确实起到了保护地方工业的作用。
             阎锡山为验证他主张的"物产证券论",所设土货商场售货不收一般货币,只收经济委员会发行的"土货券",发行总额300万元(一说50万元),这也是土货商场的资本金。该场用土货券收购货物,再凭土货券售出,有多少物品出多少土货券。
            土货券是阎锡山"物产证劵"的初期试验,它以物产为准备,是一种变相的钞票。
           开业之后,因为民间没有土货券,但允许以社会通行的货币向商场兑换同额土货券。久而久之,土货券也和其他通用货币一样在市面流通。
           "七七事变"后,日军攻占太原前,土货商场迁往运城,并向西安转移物质。后来业务也无法进行,不久即清理结束。发行的土货券,除散落民间者外,即在西安清点销毁。

           土货券面值分壹角,贰角,壹元三种,其中壹角,贰角劵有民国二十三年和民国二十四年两种版别。民国二十三年的壹角、贰角劵由山西晋新书社印制,壹元券和民国二十四年的壹角、贰角券由西北印刷厂印制,均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