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第一套硬分币简介

     

           中国人民银行是从1953年开始筹备发行流通硬币的,当时责成沈阳造币厂恢复金属铸币生产,参与新中国首套流通硬币的模具制造、合金材质筛选和辅币系列规格研究。1957年11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关于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同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曹菊如签署通告:“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本行自1957年12月1日发行金属分币(简称硬分币)”。通告中详细说明了硬分币的种类、形状、图案,即有壹分、贰分、伍分三种面值,都是银白色,圆形,正面图案中部是国徽,国徽上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背面图案中部分别是“壹分”、“贰分”、“伍分”两字,字的周围是麦穗图案,上方分别有阿拉伯数字“1”、“2”、“5”,下方有铸造年号,边都有直齿。壹分币直径18毫米,质量0.67克,边厚1.35毫米,丝齿101个;贰分币直径21毫米,质量1.08克,边厚1.60毫米,丝齿115个;伍分币直径24毫米,质量1.60克,边厚1.80毫米,丝齿123个。
           硬分币作为流通货币的一种辅币,在当今社会的货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套硬币花纹简洁,使用方便,在四十多年的流通中很受欢迎,在国内外的钱币收藏界也赢得许多爱好者的重视。
    一、硬分币的铸造发行和材质变更情况
          笔者在收藏过程中发现,硬分币与其他钱币收藏系列与众不同,特别是在铸造发行和材质的变化等方面很有研究意义。
          硬分币根据市场货币流通需要而发行,并不是每一年份都有。硬分币的发行与当时国家的政治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状况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特别是1965—1970年间没有硬分币发行,所以这套硬分币中间有6年间隔。截止2000年,硬分币计有壹分币36种、贰分币35种、伍分币28种,共计99枚币。在硬分币发行初期,正值抗美援朝胜利后,国内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壹分、贰分、伍分面值均有;1958年至1964年是“二五计划”和三年困难时期,主要发行壹分、贰分币;1966年至1970年属“文革时期”,国家正常计划受到冲击,未发行分币;1971年至1975年是“四五计划”时期,此时为“粮食上纲要”及战备重点时期,硬分币以壹分为主;1976年至1980年是“五五计划”时期,此阶段是我国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改革取得初见成效时期,壹分、贰分、伍分面值均有;1986年至1990年是“七五计划”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结出累累硕果,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硬分币发行呈下降趋势。从1991年至今,硬分币发行量逐渐减少,形成了精制装祯硬币册系列,专供收藏,正可谓“盛世收藏兴”。因此,硬分币的发行情况,真实佐证了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硬分币材质先后四次变更。早期硬分币大多腐蚀严重,好品相基本难以找到。而80-90年代的硬分币却是银光闪烁,光彩夺目,这都是因为硬分币材质的变化而引起的。硬分币在四十多年的发行过程中,先后四次变更材质(见附表二),铸造工艺逐年增强。最早的是铝铜合金,含铝99.5%,铜0.5%。其次是铝镁锰合金,因所含成份比重不同,又分为三种,即高铝低镁低锰币,含“铝98.8%、镁1%、锰0.2%”;低铝高镁高锰币,含“铝94.6%、镁5%、锰0.4%”;中铝中镁高锰币含“铝98.1%、镁1.5%、锰0.4%”。不同合金含量的区别可以从硬分币的色泽上观察出来,如1955年号的壹分、伍分两种硬分币,色泽暗,材质软,币面花纹磨平,腐蚀十分严重,合金性能较差。1956年号的伍分币,硬度有所增加,色泽明亮,但和以后发行的各年号硬分币相比较,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硬币本身的耐蚀、耐磨性都比较差。
          硬分币的币面时间与铸造时间不一致。从收集到的情况来看,硬分币的始铸日期比开始发行的日期整整早2年,即在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生产年号为1955年的壹分币和伍分币2种硬分币(1955年没有铸造贰分币),同时也生产了年号为1956年的壹、贰、伍三枚硬分币。这就存在一个硬分币的币面时间与铸造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原因有二:首先,发行钱币必须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设计、制版、材质的选择、试制、生产等等,可以说每种工种都有严格的要求和长时间的准备。况且新的币种进行生产后,需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满足投放的需要,这就要一个过程,而国家对于新币的发行也往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所以我们对硬分币虽然在1955年就已有生产,但直到1957年才开始发行的情况就可以理解了。其次,一种新币种发行后,它的生产制造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新生产的时间打上新年号,即币面时间与生产时间相统一,硬分币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打上新年号;同时还存在一种利用旧版继续印制的情况,如1953年版壹、贰、伍分纸币,其币面时间总是1953年,这就出现了币面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一种钱币开始发行的时间与铸造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而钱币的币面时间与钱币的实际生产时间也不一定一致。

           自1955年沈阳造币厂铸制新中国第一批铝铜合金硬分币1分和5分,到2015年发行1分硬币为止,新中国硬分币,共发行有:
    新中国硬分币历年发行情况表
    注:“√”表示流通发行




           1979年的5分,1980年的2分、5分,1981年的1分、5分并没有公开发行,造币厂只生产了很少量,与同年度各种面额硬币装帧成为"年度中国硬币套装",作为收藏品赠送或出售给外国客人(收外汇券6元),十分珍贵,称为硬币"五大天王"。
           由于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直接披露,所以各个年份的硬分币具体发行量不得而知, 但是根据藏家、学者的研究,总量数据已得到权威部门的披露,后期分币各年的铸造量已基本廓清如下:
    1分+2分+5分,自1955年发行至1992年止,共铸造约16.4亿元面值,650亿枚。1分,国家共铸造约339.79亿枚,约为34亿元面值(不含1991年后数据)。2分,国家共铸造约320亿枚,约为6.4亿元面值,平均每年发行13.33亿枚。5分,国家共铸造约165亿枚,约为8.3亿元面值,平均每年发行5分10.312亿枚。
    版别币
          硬分币里面的版别目前比较认可的是832凸版,821平版,565铝铜和565铝镁这几个品种。从题材挖掘和版别细分来看,潜力还是比较大的。其中832凸版以其狭窄的流通投放地域,稀少的发行数量和收藏研究的趣味性,有可能成为将来的耀眼明星。
    1991-2000年普制和精制分币
          1992-2000年限量发行的25枚小天王普制分币,发行量在9-30万不等,除921,922现在价格比较高之外,其他的20多个品种,单枚价格均不高,有很高的投资价值。1991-2000年精制分币除1992年的发行量是13万多,其他年份都是2万枚,目前单枚价格大部分在200-300元之间,价值严重低估。
    91-00年硬分币发行量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