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湖南通商银行简介

     

          1920年(民国九年)年底,湖南先后发生几起军队闹饷风潮,湘军总司令赵恒惕和湖南临时省长林支宇为筹措军饷,召集省城绅商会议,以特许长沙商会组建通商银行,发行纸币为条件向长沙总商会抵押借款30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银行资本金定为100万元,由商会向各商家筹集。因农历年关临近,市场银根趋紧,筹款困难,商会一面积极筹备现金,自筹股款50万元,一面抓紧订印票币,计光洋票壹元券100万张,伍元券10万张,当贰十枚、叁十枚铜元票各100万张,当壹百枚铜元票200万张,共值300余万元。而省长公署已等待不及,湖南通商银行遂于1921年(民国十年)1月10日(农历十二月十三日)匆匆开业,发行银元票和铜元票。湘军总司令部、省长公署下令准其完纳本省盐厘各税及田赋,各界人士不得拒绝。次日,又电令各县知事、榷运局、厘金局、征收机关一律通用通商银行钞票,凡抑价拒收,一经查出,按军法从事。 
      该行刚刚开业,省长公署即先后借去130余万元,包括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借去的70万元。商股100万元又难筹集到位,以致该行库存空虚,过了农历年后未能开张。该行纸币无处兑现,在长沙难以流通;在驻军多的岳阳、湘阴、醴陵、湘潭等地完全拒用,湘军总部每日都收到各地驻军探询该行开兑日期的函电。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七日),赵恒惕、林支宇召开军、政、绅、商界80余人的财政大会,强调军政绅商相依为命,限通商银行在3月3日开张,商人加缴股款15万元,由商会提出派股商号名单交政府代催。并由财政厅佐借省议会监管的公债票60万元,作为归还通商银行的部分借款。该行将公债券转押、变现后作为发行准备金。 
      3月5日为通商银行首次开兑日期,不仅随到随兑,并且组织人员分赴大商店及军营上门兑现,连兑两日,每日兑出银元10余万元,通商银行兑换券信誉日形卓著。但赵恒惕担心银行对商民实行无限制兑现,用空准备金,以维持《戒严条例》、禁止现金出口为由,3月8日发出布告,停止商民兑现,军人每次限兑银元3元或铜元3串,以期控制现金外流。此令实行以后,市面开始出现通商银行钞票阻滞现象,价格日见低落。长沙总商会召集各行业董首紧急会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商办银行尤应以人民的信赖为重,必须保全货币信用,但又不能违背当局命令,决定采取变通办法:军人仍准兑银元3元或铜元3串,商民准兑铜元二、三百文;因官方不准兑现,则由银行贴本抬高价格使用,即在兑出票券时按照跌落的市价折合,兑收时依照面值兑现。至5月底,湖南通商银行先后共发行光洋票90余万元、铜元票43万余串;收回光洋票60万元,铜元票35万串,均截角打孔销毁。长沙总商会尽了最大的努力维护货币信誉,宁可赔本,也决不失信于民,将货币诚信置于首位,在民国期间湖南全省数十家银行中此为首例。但该行终因贴本兑现损失过大,无法维持,于6月16日停止兑现,宣告停止。未收回的两类票币共计银元30余万元,长沙总商会议决仍应负责收兑,以米护照作八折回收,即缴800元纸币可领米护照1000石,不足800元则发给期条。省长公署通令以1921年3月15日为限期进行回收,逾期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