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永昌通宝简介

     

           永昌通宝是明末农民起义政权铸币。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陕西米脂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大军一举攻克明廷西北重镇---西安,次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朝,称新顺王(百姓称闯王),国号"永昌",并开炉铸"永昌通宝"铜钱,意为永代昌盛。
           "永昌通宝"面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小平、折五、折十共3个种类,其中折十虽然史料有记载,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实物。"永昌通宝"细辨版式很多,但最大区别是"永"字的两种不同书法风格。试铸小平版,"永"字是点直角永,与明钱钱文书法相仿。这与李自成反明理念相悖,钱出炉后即遭到弃用。李自成认为既然建立了新大顺王朝,有了自己的钱币,所铸用的钱币文字应该有新的行文标准。因为他信服五行之说,认为朱明王朝属火,大顺朝就应以水灭火。便将"永昌通宝"的"永"字书写为二字和水字以上下结构排列,既保持了"永"字的原形,又顺应了以水灭火,以大顺朝取代明王朝的理念。所以铸量特别大,至今所见的"永昌通宝"多为二水永,正常永字的"永昌通宝"倒比较少见。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夺山西攻克北京,明朝灭亡。但夺取政权仅41天的大顺朝山海关一战本已稳操胜券,却被山海关守将吴三桂联手清兵击败,并迫使大顺起义军一直败退出北京,不久李自成战死疆场。清廷定都北京后认定李自成大顺朝为"贼",大顺朝所有标识包括"永昌通宝"铜钱尽在销毁之列。

           1980年春,在北京永定门外沙子口一个建筑工地上,施工者掘得一枚古钱,拂去尘土,只见铜色金黄,宽轮光背,“永昌通宝”4个楷体字清晰可辨。闻讯而来的考古学者断定,此钱当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铸,在北京还属首次发现。这是李自成推翻明朝,居京一月的又一实物见证。
           时光倒退300多年也就是农历甲申年(1644年),同样是一个三月的正午,李自成毡笠缥衣,乘乌驳马入承天门(今天安门),他身后林立的刀枪剑戟和飘扬的大顺政权旗帜,宣告了一个王朝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陌生时代的开端。据史书记载,李自成攻入北京前两个月,在西安建大顺国时,就开始铸永昌通宝钱了。永昌通宝铜质优异,但铸造不甚精工,常见品钱文楷书直读,最明显的特征是“永”字的写法自上而下,由“二”与“水”组成,通称“二水永”;还有一种钱文含行书意的平钱,大概铸于李自成后期,现属罕见品,仅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数枚。永昌通宝小平钱、折五大钱两种传世和出土颇丰,仅小平钱的版别就有约二十种,可见当年铸行规模是十分可观的。
           众所周知,因吴三桂引清兵入山海关,李自成占据北京仅一个多月,即撤军西走,转战陕西、湖北,又一年余,在九宫山遭当地民团袭击身死,一场惊天动地的农民起义渐渐偃旗息鼓。之后,大顺军继续与清朝抗争达19年,永昌通宝伴随着这一历程在起义地区流通,其遗存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仍不断被发现。其中在陕西富平出土小平钱1枚,西安迎春巷和南大街分别出土大钱60枚和400多枚,河南信阳出土小平钱一枚,青海民和一寺庙出土小平钱2枚,甘肃临夏出土小平钱3枚等等,大部分出于明末清初窖藏。锈迹斑驳的永昌通宝印证着李自成起义军短暂的辉煌,也是甲申年留下的一份宝贵祭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07月20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