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淮北抗币壹圆券与淮北地方银号

     

    【罗尚熙】

      抗币:即抗日货币之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所发行的货币,统称边币或抗币。具体地说:八路军开辟华北敌后根据地,一般称边币;新四军开辟的华中敌后根据地,一般称抗币。

      淮北是安徽省境三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即淮北、淮南、皖江),淮北地方银号抗币钱文分别在《中国钱币》、《安徽钱币》发表和多期综合反映,笔者拜读后,收获匪浅,启发很大,现介绍一张,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流通中壹圆抗币(拓图于后),供纸币爱好者研究和欣赏,并拙文如下:  

      淮北抗币壹圆券内容此券清楚潇洒,美观大方。正面橘红色,票幅129毫米X69毫米,图幅120毫米X59毫米,图案周围白边阔窄不一,纸质一般。票中有一大二小三圆连体图;大圆内有戴八角帽,衣领扣实的毛主席侧面头像,像的空间、其圆有网状的线条,利用网眼疏密,形成放光芒的射线。像的两侧,各附上连体七分小圆,右左分别有楷书“壹”和“圆”两个大字,字的周围有较密的粒状短线,虽与放出光芒线条同色,由于密,视观觉得深。像与壹圆外围有麦穗和双白线环绕,麦穗四处转弯处,有五点星和六点星相互调节。大圆正中上下,与小圆左右中点麦穗间,有带外决文的口字调节。依像和壹圆为中心,上有“淮北地方银号”魏碑体六字,两端略下有打印红字号码1338103号。与像和壹圆并排;右边有橘黄色的古凉亭和树木平房及直行“抗币”二字;左边有橘黄色的水榭和树木;也有直行“抗币”二字。像和壹圆之下;正中有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两端与票边中心处有蓝色的“经理之章”和“副经理章”的篆书方印。票四角呈三角形图案、每角有楷书壹字,头对角、脚对内。整个票面空白地方有五条横花纹带和六条横字块带,每字块按2、4、2竖字“淮北、地方银号、抗币”篆字块,由右至左连续排列。

      背面是墨绿色,图幅116.5毫米X54.9毫米,比正面图幅略小,四周白边也厚薄不一。分三大栏:中有古建筑,景色有阁楼、城墙和古建筑群、倚西山而立。上有英文“淮北地方银号”,下有“1944”。右左两栏中,都有一个很大的艺术体“l”字,像棵带钩的古树桩。两外侧分别有口礼卿,郑花湘墨笔签名。空间填满了英文“淮北地方银号”和“壹圆”条带,波浪式的横排着。浪中上下形式扁圆空间,内有“l”字,带为淡青色。四角都有“1”字,头对角、脚对内。设计新颖,防伪性高。

      此券印钞厂初建于泗东县岗大路村,不久迁至河稍店。日伪扫荡时一度迁至天长县境,继又转移到洪泽县的沙王庄。1944年春复迂回河稍店。笔者收集的壹圆券就是这时印刷的。

      此券由于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加之时间已久,现很难搜集到,可谓是凤毛麟角。根据上述内容,有如下特点:第一、此券是流通券;行使过流通职能。第二、券的正面左右都有竖行“抗币”两字。第三、有民国和公元两种年代的对照。第四、券的背面有经理口礼卿,副经理郑花湘两人墨笔签名,程序严密。    

      淮北抗币时代的特点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后,掀起了反共高潮,对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停发八路军军费,给边区财政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941年6月新四军彭雪枫领导的第四师转移津浦路东以后,豫皖苏边区沦为敌伪之手,除留地方武装坚持斗争外,豫皖苏边区各县党组织,大部分归新成立的淮北苏皖边区领导。

      淮北抗币发行的单位

      1941年年底,中共华中局扩大会议上研究制定的:“各根据地成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的决定,淮北地方银号,在苏皖区行政公署领导下,于本年底着手筹备,1942年6月在泗东(即泗县)的半城正式组建开业,以适应统战形势的需要,以符合全国第二次金融会议。“关于地方币作为法币。伪币斗争的外围力量”之决定,故不称银行而叫做银号。其最高权利机构是董事会。发行准备金:以黄金、银币、抗日民主政府税收现金和物资为保证。银号资金法币50万元(有资料说55万元),公私股各半,十元为一股。公股由淮北主任公署财政金库拨款;私股采取募集办法,吸收民间资金。既是战略区的区域性金融组织,又是四师随军银行。      

      淮北抗币发行的情况

      从1942年到1944年春,先后印刷有壹元、贰元、伍元、拾元和一角、二角、伍角辅币券等。初为石印;后为铅印。票面以  “毛泽东像”、“帆船”、“农村风景”、“耕牛”等图案为特征,发行总额4381万元,流通于淮河以北,洪泽湖西北面的泗县、濉溪、宿县、五河、灵壁、涡阳、嘉山、萧县、砀山、阜阳、蒙城、亳县、颖上等县境抗日根据地。

      淮北抗币发行的原则

      抗币发行的基本政策是根据市场需要而适当调整,决定发行或收缩。财政量人为出,基本上没有赤字,都是生产性的发行,促使经济发展,以支持战争,基本上是物资本位制,故说抗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军事、政治

      斗争的产物,它随着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淮北地方银号货币就是这样发展和壮大的。

      淮北抗币及银号作用

      第一、搞活流通。银号经营业务为代理金库,发行货币,举办低利货款,吸收存款,储蓄和汇兑及硬币和外币的兑换等业务。在货币流通中,采取积极措施:一是停止法币在市面流通;二是将法币收进来,组织出去,换回必需的物资;三是对私人,愿意保存法币者不加干涉。这样使根据地市场稳定,物资充足。

      第二、收兑原豫皖苏边区流通券。1946年以淮北地方银号券收兑原豫皖苏边区流通券,同年上半年回收完毕,至此淮北地方银号券逐成为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本位币。

      第三、支持反“扫荡”斗争。

      银号开业后,使根据地经济活跃,民心安定。但日伪军不会给当地人民安定,于1942年11月14日起,集中6000人,在飞机、坦克、汽艇、骑兵配合下,由泗县、宿县、淮阴、五河、盱眙等地向淮北抗日根据地之中心区半城、青阳反复合击。增设据点,修复公路,分割封锁,反复“清剿”。新四军第四师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配合下,留一部分兵力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就地坚持;主力跳出合击圈,在敌人侧翼和后方进行破袭战,内外线密切配合,灵活机动,积级展开对敌斗争。12月9日夜,进攻青阳、归仁集、金锁镇等地的日军千余人,分三路合击朱家岗(今泗洪县东北)我第四师第九族第二十六团。第二十六团与敌激战数日,毙伤敌280余人,余敌狼狈溃逃。第四师主力及地方武装乘胜扩大战果。至12月l6日止,历时33天的反“扫荡”,共作战30余次,计歼敌伪700余人,拔除了青阳、金锁镇、马公店等据点,粉碎了敌人“扫荡”,狠狠打击日伪器张气焰。民主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又支持了生产和抗币流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淮北抗币统一于华中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华中银行正式成立,规定原华东各战略区的银行一律隶属于华中银行,淮北地方银号遂即改组为华中银行七分行。1946年6月国民党片面撕毁“停战协定”,集中优势兵力向解放区进攻,七分行随军北撒,业务停止,人员回华中银行总行。淮北地方银号统一于华中银行,至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货币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以上妥否,请专家和泉友斧示。    


      参考资料:

    1、尚明主编《金融辞海》。

    2、《安徽钱币》1998年3期,2001年1期。    

    3、《中国银币》总67期54页。

    4、陕西金融·钱币专辑(13)。    

    5、《辞海》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