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豫皖苏边地方银号简介

     

           淮北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它含陇海铁路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新黄河以东,津浦铁路东西两厢的广大地区,横跨豫皖苏三省边界,基本区包括20多个完整的县,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这里是扼华中、华北联系的枢纽,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兵家必争之地。
           创建豫皖苏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淮北大平原上开辟淮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战略部署的第一步。彭雪枫率新四军在豫皖苏根据地建立起政权,站稳脚跟后,又不失时机地指令有关将领分兵继续东进,开辟皖东北及豫东睢杞太地区,终使淮北抗日根据地逐步的连为一体。
           发行货币是政权的标志之一。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即抗日民主政府)和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先后成立豫皖苏边地方银号和淮北地方银号发行抗币,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割据,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支持了革命战争的顺利发展。这两个银号发行的纸币既有区别,又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1940年秋,由于豫皖苏边区根据地的许多县已连成一片,为使边区有自己统一的货币,当年十月由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在永城设印刷厂印制发行了“豫皖苏边地方银号”纸币,面额有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壹元、贰元六种。银号经理由新四军六支队供给处处长资风兼任。所发行纸币印制精细,纸质较好,加之老百姓对边区政府的信任,很快在根据地内广泛流通。到1941年初,整个边区的财经工作达到了鼎盛时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向各根据地进攻。进犯豫皖苏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达十多万之众,当时已改编为新四军四师的官兵在师长彭雪枫领导下与边区民众经过三个多月的自卫斗争,在成功阻击东犯之敌后奉命作战略转移撤离了豫皖苏地区。

           在撤离前,边区银号用大量物资回笼边币,在大敌入侵之时仍用银元和生活用品换回边币,以尽量减少人民群众损失。对于百姓手中剩余边币,在1944年秋,新四军四师重返路西时,用带去的大量法币和淮北抗币给予兑换。由于豫皖苏边地方银号纸币流通时间只有半年左右,加之经几次负责任的兑换,以至今天该币实物很难收集,只有当时的1元主币偶尔能见,但存世量也非常有限。去年由商丘人行王流海先生主编的《豫皖苏根据地货币史》书中首次披露了一枚1940年发行的豫皖苏边地方银号伍分辅币,现在连同笔者珍藏多年的一枚伍角币,当年发行的6个币种,目前只发现了三种,面值壹角、贰角及贰元纸币尚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