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图录搜索:
    “漳州军饷”历史钩沉

     

           公元1644年清福临入关,定都北京,建元顺治,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史称南明。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入南京(江宁府),福王走芜湖被杀。六月,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称帝,建元隆武。福建总兵郑葶龙被隆武帝封来平国公。其子郑森(1624-1662年)字明俨、号大木,封为忠孝伯并赐国姓朱、名成功,复姓郑成功,人称“国姓爷”。(黄宗羲《赐姓始末》)
           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清兵进攻福建,郑芝龙降清,唐王于汀洲(福建长汀)被害。南明桂王朱由榔于肇庆(广东高要)称帝。翌年(1647年)入广西,改元永历。
           郑成功坚持抗清,进据厦门、金门及东南沿海。受南明永历帝封号,收复福建沿海的同安、泉州和漳州各地。并利用漳州、泉州商埠,积极发展海外留易,同大陆各地加强联系。思明州(厦门)“井里烟火,几如承平时景象”(《文阳杂记》卷三)。并在漳州签铸“漳州军饷”银元。
    一、 漳州军饷“国姓大木”银元
    永历三年(1649年)郑成功被南明封为漳国公。为坚持抗清复明,收复台湾,进行招募水师,筹集军饷,郑成功在漳州铸造漳州军饷“国姓大木”银元。其形制:
    签押,史称“花押”,签字即画押之印记,独具有个人真实姓字的代表符号。早见商周,延及秦汉,盛行唐宋各代。元代蒙族官员多不识汉字,随身携带有花押印章。足纹,是明代银两制的成色标准,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放松用银禁令,白银成为十足货币化。明末国库盈虚。《明鉴》:“崇祯十一年(1638年)正月,开福建海禁,通市佐饷。”更有充饷、助饷之例。漳州军饷“国姓大木”花押与明崇祯帝“朱由检”御押——以“朱”字为首笔,“俭”字在“由”里,结构相似。相关明式花押在漳州军饷上的飧用,是郑成功抗清复明军用货币的历史鉴证。是为中国最早铸造的军饷银元。
    二、漳州军饷“朱成功”银元
    永历十一年(1657年)差成功受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与鲁王、张煌言联合,准备沿海北伐。签铸漳州军饷“朱成功”银元。
    此即为漳州发间传说的“郑成功大元”。
    永历十三年(1659年)郑成功与张煌言联合出生命,从崇明岛进入长江口攻占镇江,直指南京,牵制了进攻去南、广西的清兵。永历十五年(1661年)永历帝入缅甸被执。郑成功为了扫除海上贸易障碍,开创以湾根据地,改变战略东征。从金门入海,经彭湖列岛进攻台湾,驱逐荷兰殖民主义者。
    “漳州军饷”作为军军用货币在台湾行用,多被凿有验色錾字。其铸造年代当为永历三年至十四年(1649-1660年),郑成功踞漳州所铸。“漳州军饷”属地方性质的军用货币,主帅以明式花押携字,可扬军威,不以“年号”纪年,应时而造。因此具备有自然与法定的名目价值,被披上货币的外衣,当进入流通领域行使职能的时候,那么任何社会都必然要赋以认定的烙印或被史所载。这从其币面诸多打凿的戳记所遗留下的信息,就可足以验证这一点。直至清康熙统一台湾后,尚在漳州、台湾地区行用不禁。这对其后道光年间有关记载,以及所谓曾国荃、左宗棠铸说疑案,也就得到休戚而解了。
    三、 台湾军饷“谨性”银元
    永历十六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六月病逝。其子郑经、字谨性,嗣延平郡王。为敌御外侵,发放军饷,在台湾郡王府城(台南市)建造银炉,招募工匠,按“漳州军饷”形制铸军饷“谨性”银元。
    “谨性”银元其大小、生日一、成色与“漳州军饷”相似,签押位置不尽一致,多被凿有不同验色錾字。对“谨性”合书签押,见释“谨慎”二字,为道光、同治年间所铸。这从文字合签结构审度,以“谨”字为首笔,下联“性”字,不类“谨慎”二字。军饷“谨性”银元,是台湾最早仿“本洋”铸造的银元。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逝世,子郑克塽嗣延平郡王。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出兵进攻台湾,始屈降。时南明永历三十七年,郑氏政权踞台湾二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