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稀世珍宝 中华石帝的生成与辨别 田黄解读之二:‘丝’ 自古有“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的,无丝不成田”的古训,数百年来皮、红筋(格)、萝卜丝纹俱全一直被认为是田黄石判定的根本特征。然而,上世 纪末随着寿山田黄挖掘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逐步发现寿山溪中一些皮、筋、丝俱全的并非田黄;而相反,一些真正的田黄则并未见红筋格或者萝卜丝纹。而随着进 入21世纪后,昌化田黄的发现和开发利用,对于田黄鉴定标准的争议更是愈演愈烈。显然,在技术大发展时代背景下,我们依然死搬硬套古文典籍来谈及田黄的鉴 定并非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但要了解田黄识别的根本方法,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古人提出“皮、筋、丝”田黄鉴定三要素的根本由来;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对田黄的科学 研究成果来审视上述三要素。
一、何谓‘丝’ ‘丝’,即寿山田黄石中发育类似萝卜所特有的灰白色细小丝脉状纹理。石巢先生(1982)在《印石辨》中总结了“萝卜丝纹”的六大表现形式: (1)似新拨开萝卜皮内层里的纹理,(2)长眼网状结构,(3)不连续的间断絮状纹理,(4)如糯米半溶化状纹,(5)似水流状波浪状,(6)云朵状。其 实,田黄的萝卜丝纹形态各种各样,千奇百态,不一而足,很难用一种或者几种词汇来描述清楚。同时,每一颗田黄的萝卜丝纹又多少有所不同,因而导致很多行外 人士看萝卜丝纹就如同雾里看花,望而却步。 萝卜中的萝卜丝纹
田黄中的萝卜丝纹
由于市场至今沿袭着无丝不成田的说法,致使不少朋友收藏田黄首要追求萝卜丝纹,认为萝卜丝纹愈明显则愈开门。利用市场的这一心态,现今不少业内 人士把黄色的具备萝卜纹条状构造的寿山石,均命名为田黄石。这实际上是一些不法石商利用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将具备萝卜纹条状构造的高山系各品种染色把玩多 年后形成包浆,再充当田黄卖给藏者的行为寻找借口。这种唯丝论现象和文章充斥网络,不但没有推动田黄石的消费,反而大大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 然而,是否田黄都具有萝卜丝纹?或者说鉴定田黄是否必须找到萝卜丝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对萝卜丝纹的形成及其本质有所了解。 二、‘丝’之本质 关于萝卜丝纹究竟为何物?由于缺乏科学分析,一段时间以来争议纷纷。我们同济宝石及工艺材料实验室采用电子探针等大型仪器对萝卜丝纹的微区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为伊利石等矿物所组成,而与田黄石的主要组成矿物(地开石及珍珠陶石)不同。这表明: (1) 伊利石作为寿山田黄石中的“杂质”矿物,不可能依赖于次生风作用而“长”进田黄肌理。因此,弥漫于田黄中的萝卜丝纹应当是在田黄滚落山坡之前,就已经存在 的原生现象。通俗而言,萝卜丝纹是继承于其母矿高山系的特征,这与高山系多数矿洞山坑石种均具有萝卜丝纹的事实相一致。 (2) 众所周知,寿山坑头、荔枝、太极等高山系石种多具萝卜丝纹,而产田黄的寿山溪即发源于高山山麓,溪水直接自坑头矿洞及其附近潺潺流出。因此坑头洞被普遍认为是高山系中最可信的田黄母矿之一,这从两者具有相似的萝卜丝纹形态也可以得到充分印证。
寿山高山石中的萝卜丝纹
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少量坑头洞山坑石并不具有萝卜丝纹,由此可以推断,也并非100%的寿山田黄均具有萝卜丝纹,只是无丝的寿山田黄相对较为罕见。因此,因个别田黄不具备萝卜丝纹而将其否定,可能会造成误判。 局部有萝卜丝纹,局部无萝卜丝纹的坑头石
无萝卜丝纹的田黄
(3)由于经历了数万甚至更长时间的风化作用,以及Fe元素的浸染等各种原因,不少田黄的萝卜丝纹受其影响,往往不如其母矿(即山坑)来的明显,而呈“隐隐约约”的朦胧质感。 山坑石中的萝卜丝纹较为清晰
寿山田黄中萝卜丝纹多呈雾状的朦胧质感
三、无‘丝’不成田? 就如上期文章(中华石帝的生成与辨别一)所言,“田”之为田,是指其剥离出原生矿后,埋藏在山脚溪水或土壤中遭受风化作用过程。因此判断一块印石是否为田的依据,应当首先确认这些鉴别依据是否来自于次生风化过程。 萝卜丝纹作为继承自原生山坑母矿的特征,显然与次生风化作用无关,因此不应作为判断其是否为“田”的依据。否则,很容易将一些刚刚剥离自矿洞,尚未经过足够次生风化的“坑头田”、甚至“掘性坑头”也纳入田黄的范畴。 相应,也有人将萝卜丝纹视为寿山田黄的鉴别特征而与昌化田黄相区别。这诚然与昌化田黄的母矿—昌化山坑石普遍缺乏萝卜丝纹有关,但不应作为昌化 田黄不为“田”的证据。同时,在个别昌化田黄中,也偶尔见有萝卜丝纹产出,在质地优良的前提下,皮、筋、丝俱全,与寿山田黄几无区别。因而,采用有无萝卜 丝纹来鉴别田黄的产地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参考价值,但也需谨慎。 皮、筋、丝俱全的昌化田黄
皮、筋、丝俱全的昌化田黄
综上,田黄的鉴别应当是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 下期预告─更多稀世珍宝,田黄解读之三:‘皮’ 作者:周征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