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旧书里发现父亲的画

[复制链接]

4352

主题

6718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网站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1:4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兆和创作了一幅哀悼抗战烈士的作品,这幅作品发表在1946年3月的《上海图画新闻》上,中文题目为:“爸爸永不回来了!”但是这并不是该作品首次出版。最近在《书摘》杂志2013年第1期看到吴兴文写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本1946年出版的书《北平景光》,并说书中有蒋兆和的作品。《北平景光》鲜为人知,国家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有收藏,均为特藏保存本。在网上有幸购得一本,打开一看,方知书中刊登的正是《爸爸永不回来了》这幅作品。该书出版于1946年1月,早于《上海图画新闻》。
  《北平景光》是一本写给外国人到北平旅游的英文小册子,全书图文并茂,介绍了北平城的历史,北平的街道、胡同、建筑园林,还有北平的文化艺术。在介绍“诗、书、画”的章节里,以“现代中国画(Modern Chinese Painting)”为标题,专门介绍了蒋兆和的绘画,并特别对《爸爸永不回来了》做了评述。书的作者将此画的题目定为“烈士的女儿在胜利之日A Martyr's Daughter on Victory Day”,文章大意是“蒋兆和教授对于现代中国绘画的趋势作出了贡献,这个新旧方法的组合含义深远。这个作品的主题是女儿跪拜她的亡父,一位被日军杀害的烈士。在她的手中举着国旗,她心中默默地哀悼,因为她再也见不到她心爱的父亲了。画中每一根线条都暗含着女孩的情感。为战死的父亲哀痛与为国家胜利的欢乐。”
  在网上搜索到《北平景光》作者赵丽莲(1899-1989) ,赵丽莲女士出生于纽约洛克威尔中心。父赵仕北,同盟会会员、孙中山挚友。母白薇熙,德裔美籍、医学博士。1919年获音乐硕士,学成归国。抗战爆发前,与在北平文化界名流徐悲鸿、熊佛西、赵元任等往来密切。“七七事变”后,赵丽莲没有随校迁徙入内地,也没有去美国定居,而是带着3个子女留北平在中学代课。日寇占领北平后,要她担任英文广播,她不答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赵丽莲又被日寇拘禁于集中营达半年之久,在友人帮助下才出狱。
  吴兴文的文章中介绍,抗战胜利之后她为了使更多人学习英语,在北平广播电台开辟空中英语讲座,奠定她日后无国界的传播教育工作。并且成立丽莲英文丛刊社,《北平景光》即于当年一月作为“丽莲丛刊之一”。
  赵丽莲女士在她的《北平景光》这部书中,特意地以一页的篇幅刊登了《爸爸永不回来了》这幅作品,并最后说:这是现代爱国者、艺术家、学者的一种潮流,在中国存在着伟大的文艺复兴的现象。
  我注意到这本小册子里还刊登了一封李宗仁的信,信中写:“丽莲先生惠鉴接诵来书得审近著《北平景光》一书甚佩。”在书的版权页上登有“审查证第一0三号”字样。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沦陷区北平。各行各业都进行收复与甄审。例如《20世纪北京绘画史》中记载:当时国民政府视北平的公立学校为“伪”学校,学生为“伪”学生的做法,引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声势浩大的反甄斗争,历时8个月,参加者10万余人。1945年10月,身为华北兴营主任的李宗仁乘专机来北平,受到数十万市民夹道欢迎。李宗仁在其回忆录中说:“当时北平的所谓‘接收’,确如民间报纸所讥讽的,实在是‘劫收’。”在一次召集党政军临时联席谈话会上,他说:“你们对‘汉奸’一词的定义,应该依法有明确的规定,不可用来作为勒索人民的借口,须知在敌人侵入国土之时,我政府无力保国卫民而被迫撤退,我们对留下来任敌人宰割的人民已觉惭愧不堪。今敌人幸被逐出国土,我们应如何与民更始,重庆升平?”
  在北平的出版界,无疑所有出版物是需要审查的。从李宗仁对《北平景光》的评语以及作家赵丽莲对蒋兆和作《爸爸永不回来了》的理解,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1946年的赵丽莲与蒋兆和在知识阶层的地位,甚至国民政府的态度。
  蒋兆和的《爸爸永不回来了》题识写作于“三十四年胜利之日”,即1945年8月15日。与赵丽莲《北平景光》的出版时隔不到5个月。蒋兆和的这幅新作如何被赵丽莲发现,这是不是该作的首次出版,仍是一个较有兴趣的需要深入探究的题目。赵丽莲教授后赴台,任教于台湾大学。
  作品曾收录在1948年版的蒋兆和画册中,以后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从未出版与展出过,在1981年深圳与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蒋兆和萧琼作品画展时,蒋兆和也没有拿出这幅作品。《北平景光》的那本书保存完好,却惟有刊登《爸爸永不回来了》这页,画上小女孩手中举的民国国旗被原收藏者用铅笔涂抹了。直至1993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蒋兆和作品全集》,才使这幅作品第一次以彩色的原貌展示于众。全集中有一段对这幅作品创作背景的叙述:1944年婚后的蒋兆和与萧琼经常一边烤着窝头片,一边涂抹山水花卉,切磋技艺,然而蒋兆和一直没有人物画作品问世。萧琼问君:“为何不作画?”他沉思良久,没有回答。据萧琼回忆,那时孩子出生,他自然不像一个人的时候,他十分顾家,而生活无着落,更请不起模特儿。这些都是影响他创作的因素。《爸爸永不回来了》是婚后,也是继《流民图》之后的第一幅人物画创作。通过一个女孩跪在地上,仰天祭奠战死的父亲来表达对殉国英烈们的缅怀之情。
  硝烟远去,历史封尘,千古英雄,魂归何处?60余年后的今天,再读《爸爸永不回来了》,它所表现的是对所有殉国英烈们永远的纪念,它永远记录着那段中国人民忘却不了的历史。
  (作者为国画大师蒋兆和先生女儿)来源:北京晚报   2014-09-0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QQ:1012647660龙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9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永久免费藏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560
QQ
1楼
发表于 2014-9-4 18:08:28 | 只看该作者
民国旧书里发现父亲的画  学习
姓名:王 正 (认证店主  网店试用期:2014年03月19日至2015年03月19日)
地址:宁夏固原市彭阳路40-1号   邮编:756000
手机:15825392321
农行:6228481208087725071 王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