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龙武生 于 2015-3-14 10:34 编辑
作者:一俊 文章来源:《收藏界》2006年02期
新中国红色宣传画通常是指1949年至1976年期间发行的宣传画,它所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有政治、经济、军事、人物、体育、科技、妇女、儿童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那时,对宣传画的创作,各地艺术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许多人甚至把宣传画的创作作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一丝不苟、精心创作,先后创作了不少家喻户晓的宣传画,如《我们热爱和平》、《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遍台湾》、《敢叫日月换新天》等等。1959年12月23日全国美协和人民美术出版社还联合举办了“十年宣传画展览”,有175幅政治宣传画和21幅电影宣传画展出。这个展览不仅第一次大规模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宣传画的成就,而且也影响了今后宣传画的发展。到文革时期,红色宣传画发展到了顶峰,几乎所有的油画、国画、水彩、版画画家们都投身到宣传画中,至于宣传画的发行量更是创下了天量。上世纪50年代哈琼文创作的《我们热爱和平》宣传画发行量为243.35万张,这个数量在当时已是天量,而文革中根据刘春华创作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印刷的宣传画印量近一亿张。可是,那时唾手可得的宣传画由于人们没有收藏的意识,大多被张贴和散失。今天,红色宣传画已被海内外藏家看好;据各地市场的信息看,有不少海外买家高价收购红色宣传画,有的甚至突破了万元。
那么,哪些红色宣传画有收藏价值?根据笔者的经验,下列宣传画值得关注。
一、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的宣传画。建国以来,镇反肃反、抗美援朝、反右派、大跃进、四清、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批林批孔等运动先后发生,而宣传画都会伴随着这些运动从开始到结束。
二、名家设计创作的宣传画。建国后,各地艺术家凭借着满腔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创作了大量家喻户晓的宣传画,其种类有水彩画、油画、年画、剪纸、中国画、木刻等等;创作手法有夸张、写实、写意、工笔等。但是,不管用什么手法,只要是知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永远会受到广大投资者和收藏者的青睐,像董希文、靳尚谊、马晋、谢之光、钱松、刘春华、蔡鹤汀、蔡鹤洲、魏紫熙、俞云阶、哈琼文、陈逸飞、金柏松、张碧梧、潘鸿海、张仃等都曾参与了宣传画的创作。
三、品相完好的宣传画。由于宣传画都是印刷在纸上,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纸张又不是很好,发行以后大多又被张贴出去,故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并不多,特别是一开、二开、二拼、三拼等大规格的宣传画保存尤为困难。大家知道,文革结束于1976年,当时人们居住条件大多十分困难,加上那时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去收藏红色宣传画,直接导致大量红色宣传画的散失和损坏。
四、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宣传画。在红色宣传画中,有不少给人民群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比如有关“三忠于”、“四个伟大”、“老三篇”、“样板戏”等内容的宣传画。所谓“三忠于”,即无限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忠于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所谓“四个伟大”,即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所谓“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大夫》《愚公移山》;所谓“样板戏”,即指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龙江颂》,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以及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革命交响乐《沙家浜》等。
五、由权威机构发行的宣传画。这里所指的权威机构是指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宣传画,如《毛主席啊毛主席!爹亲娘亲,不如您老人家亲;河深海深,不如您老人家的恩情深》宣传画(书号:683613)。类似这种宣传画就属于正规权威机构发行的,至于其他部门发行的实在太多。目前,有不少海内外收藏家专收这类宣传画。
六、红色宣传画中若有林彪、康生、四人帮、陈伯达等人,自然会受到各路藏家的青睐,因为收藏者往往有求异、求奇的心态,市场价格一般要高于其他宣传画,像毛主席与林彪接见红卫兵的系列宣传画都是藏家竞相寻觅的,其中,毛主席和林彪第八次检阅红卫兵的一开宣传画—《伟大的创举、光辉的榜样》市场叫价已达上万元。至于其他有类似人物的宣传画在市场上也价格不菲。
文革宣传画的特殊价值
众所周知,宣传画属于招贴画的范畴,源于广告、海报,与广告,海报所不同的是:宣传画主要是为政治服务,它的诞生要远远晚于广告和海报。在文化大革命中,宣传画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宣传画的发行和张贴推到了极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政治运动的结束,宣传画逐渐走向衰落。然而,十年文革的浩劫给人民留下的创伤和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它很难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今天,凡是那个时代过来人只要看到文革宣传画,就会勾起对往日的回忆。比如这次西冷印社2006年春拍推出的文革时期著名的《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伟大的长城》宣传画原稿就是如此。这两幅宣传画是由著名画家何建国创作于1967年,曾被作为电影海报广泛张贴,能完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凡是过来人,只要重温这两张画,想必往事会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有专家认为:它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作者创作没有名利思想和商品气息。当时画家以空前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投身到《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伟大的长城》宣传画创作中,并把它作为政治任务来看待,其忘我而严谨的创作态度是史无前例的。
其次,作品开门见山,并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文革时代烙印。整个画面可以让观者感受文革初期“红海洋”和“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的气氛。
再次,作品有极强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为了配合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艺术家在创作宣传画中,采用“红光亮”,让观者一看就能融入到这场轰轰烈烈运动中去,画面色彩鲜明、亮丽,领袖人物形象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