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充满神秘色彩的漂流瓶邮件

[复制链接]

4352

主题

6718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网站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10:2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很早很早以前,漂流瓶曾是人们穿越广阔大海进行交流的手段之一。密封在漂流瓶中的纸条往往包含着重要的信息或者衷心的祝福。发现一个从未知地方漂来的漂流瓶,对于古代水手而言或许是一种惊喜。神秘、偶然、期待……小小的漂流瓶俨然成为早期航海时代人类跨文化交流的象征符号。而且,不少船只失事的原因也会在船员投放的漂流瓶中的纸条上得到解释。
    有关漂流瓶的故事很多。1492年,哥伦布考察一个美洲小岛后,担心自己无法返回欧洲,就给西班牙统治者写了一封信,连同他绘制的一张美洲地图一起密封在一个瓶子里,投入大西洋,期望它漂到欧洲。结果,直到19世纪50年代,这瓶子才被人发现,真算得上漂流瓶之最了。在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困在荒岛上的格兰特船等,也抛下了漂流瓶,后来得到格里那凡爵士的救助。
    如今,漂流瓶成为人们特别是少男少女们许愿的载体之一。他们在各式各样的瓶子中装进用小纸条写的各式各样的愿望,将瓶子放入大海,以此祈祷自己的愿望成真,或期待发生不可预测的浪漫故事。
    漂流瓶邮件也曾是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对象,且充满神秘色彩。但实际上,漂流瓶邮件产生的原因大多是海洋部门为了调查洋流走向而已,只不过由于大海留给我们的神秘想象和我们所能见到的漂流瓶邮件实在太少,才使得漂流瓶邮件始终披着神秘的面纱。
    在我国专题集邮者编组的专题邮集中,展示漂流瓶邮件的专题邮集不多,已故青年集邮家张怡至在他的专题邮集《鱼》中展示了两件。一件是1920年英国农业和渔业部渔业处施放的漂流瓶邮件,另一件是1938年日占朝鲜水产试验场施放的漂流瓶邮件(见图)。在这两件漂流瓶邮件上都写有施放该邮件的目的是“为了调查洋流走向”,并要求“拾到者将拾到的地点和时间填完后寄回即可,不需要贴邮票”。其中,1938年日占朝鲜水产试验场施放的漂流瓶邮件是一枚专门制作的邮资总付明信片,它被放进漂流瓶后投放到对马海峡。该漂流瓶邮件在日本被人拾起,因为超出了收件人总付的范围,故加贴邮票后寄回水产试验场。张怡至根据这两件漂流瓶邮件所提供的“英国农业和渔业部渔业处”及“调查洋流走向及鱼类随洋流洄游”等专题信息,将这两件漂流瓶邮件展示在他的《鱼》专题邮集中的“渔业研究机构”和“鱼类的研究”章节。
    专题邮集的编组需要素材的极大丰富,但普通的、常规的素材再丰富,也不会为专题邮集的评审带来更多的分数。漂流瓶邮件则不然,由于该素材较为难得,必将为专题邮集的拓展带来益处,或许评审员也因此而高看一眼呢。
    专题邮集作者都知道,在专题邮集评审规则中,“知识、个人学习与研究”一项占据30分,而专题邮集作者要获得这30分,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在编组专题邮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素材的背景知识,是专题邮集作者非常重要的“功课”之一。张怡至之所以能在他的《鱼》专题邮集中展示漂流瓶邮件,也是建立在他对漂流瓶邮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据说他为了研究漂流瓶邮件,还购买了大量的关于日本海洋研究的图书。
    这样生动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获得世界邮展金奖的专题邮集《大象》中,邮集作者玛丽安女士用了一枚带有“象鼻”字样的邮戳,并在下面加了如下一段文字:“在苏丹,蓝色尼罗河和白色尼罗河共同汇流成尼罗河。在汇流点上游,蓝、白两条尼罗河之间的土地如同象鼻状。1823年,在那里设置了城镇,其名称在阿拉伯语中即象鼻的意思。但我们更熟悉于‘喀土穆’这个名字,戈登将军(戈登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外国侵略者头领,他在镇压苏丹人民起义时被击毙—笔者注)就死在这里。”可以说,玛丽安女士对于素材的研究,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些关于素材背景的说明,足可以让展品在“知识、个人学习与研究”上拿到满分。但这种说明文字,在国内的专题邮集中还很难看到。或许,我们与国外专题邮集高手的差距就在这里。
    要选择最佳邮品作为专题集邮展品的素材。其中包括像漂流瓶邮件这样真正实寄的自然邮件,而不是那些仅仅是纪念性的复合邮品以及任何为了取悦集邮者而“创造”出来的类似邮品,如装饰性的首日封(甚至是邮政当局发行的)和极限明信片等。同时,还必须是带有正确邮资和相关专题戳记的真正实寄的邮品,而不是因集邮原因而超贴邮票的邮品,也不是出于照顾的注销(如有的邮资不足,有的将邮藏盖销在没贴邮票的封片上)。
    目前,我国集邮界对漂流瓶邮件的研究还是一个很大的空白,即使在《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中,也找不到关于漂流瓶邮件的只言片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正因为如此,才给了有志于对此进行研究与展示的专题邮集作者以机会。
    歌手佟大为曾唱过一首“漂流瓶”的歌,歌词写得很感人:“爱就像一只漂流瓶,每个人都想将她拾起,纵然漂向大海永远也没有归期,也不会丧失等待的勇气;爱就像一只漂流瓶,每个人都想将它拾起,也许破碎了玻璃被海水侵袭,永远忘不了漂流的意义。”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相信集邮者都会想起“拾起”漂流瓶邮件的张怡至……


来源:《集邮杂志》2009年第11期 作者:王宏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QQ:1012647660龙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9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永久免费藏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560
QQ
1楼
发表于 2014-5-16 06:53: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习了 辛苦
姓名:王 正 (认证店主  网店试用期:2014年03月19日至2015年03月19日)
地址:宁夏固原市彭阳路40-1号   邮编:756000
手机:15825392321
农行:6228481208087725071 王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