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融业是个很大的范围,旧社会的金融业广义上说包括银行、钱庄、典当、保险等等,通俗理解就是跟钱打交道的行业。狭义上说,单纯指的是货币发行流通。如果仅从货币发行流通这一块看,民国初年到解放前的徐州,商业上也曾经繁荣一时,同时也带动了金融业钱庄、银号的发展。”从事钱币收藏研究多年的纸币收藏家王宣瑞先生介绍说,那种混乱是因为全国都很乱,说还算繁荣是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商业环境和其他地方相比较而言的。
民国初年的徐州,商业曾繁荣一时。许多商家店铺在经营本业的同时,还通过发行钱票来辅助流通、聚敛财富、扩大影响。在老徐州众多行庄发行的钱票中,洪昌顺庄票颇有名气。洪昌顺坐落在老徐州繁华的买卖街(即户部山北麓的马市街),为晚清徽商张宇清所创,五金、粮食、布匹为主,后主要经营所谓“南货”。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兴隆,客户遍及大江南北,民国初年即有家产万贯,一度成为徐州南货业的巨头。因此,洪昌顺发行钱票,既有经济实力,也为业务所需要。我市钱币收藏前辈李玉清先生藏有洪昌顺庄民国九年(1920)所发、面额为当时铜元50枚的钱票,系从上海印刷,与同时期钱票相比很精致了。票面印明“凭票即付 不挂失票”,已为十足钞票,在当时辅币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流通于本庄及徐州城,还可与外地行庄开展汇兑业务,信用颇佳。约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前后,洪昌顺庄票和其他民间钱票,皆遵民国政府法令而停用。
清末及民国时期徐州本地发行的各种钱庄票
王宣瑞多年来致力于对徐州本地的纸币收藏鉴定。据他介绍,旧社会的货币和现在全国唯一流通的人民币不一样,有一定的地域性。货币有官方发行的、地方发行的,还有民间发行的,有的货币甚至还有军用性质。货币单位有的是银两,有的是银元,有的是制钱,有的是铜元,可以说五花八门、品种繁多。民国时期,徐州金融业最繁华的地方集中在三条街上,一是大同街,二是银市街(后来的统一南街),还有就是南门大街(现彭城南路)。
以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来说,最早出现“徐州”字样的纸币是清代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的“户部官票”,上面加盖了“丰工赈务官票遵照部行已由徐州道每两收钱壹仟陆百文此票只准持赴各处报捐上兑”。
到了清代晚期,政治腐败,政府财政经济危机,全国“钱荒”肆虐。这种形式下,各省先后成立了省官银钱局,发行制钱兑换券、铜元兑换券和银元兑换券,一些地方钱庄、商号也相继发行兑换券。户部官票加盖徐州地名的银两券、江南裕宁官银钱局加盖徐州地名的制钱票、铜元票和银元票,通称为官票。本地钱庄、商号发行的制钱票,通称为私票。徐州最早的官银钱局发行的兑换券,是清光绪29年(1903年)由江南裕宁官银钱局驻徐局发行的制钱兑换券。最早的私人钱庄、商号兑换券是清末徐州府“树慎成”钱号、宿迁县“宝徐”钱庄发行的制钱兑换券。
官票、私票这个时间同时在市场上流通,但此时徐州市场的货物价格各以钱计,普遍流通使用的是银两、银元、铜元和制钱。市场上以金属铸币为主,纸币只属于辅助地位。
辛亥革命以后,由于政权更替,民众拒用官票,发生挤兑,官票停止流通。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准改建大清银行为中国银行,履行国家银行职能,发行银元兑换券,中国银行纸币流入徐州地区使用。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政权不稳,纸币发行混乱。光绪三十三年成立的交通银行,于民国元年十一月,在全国设15个汇兑所,徐州为其中之一。自此,徐州诞生首家银行机构,次年发行交通银行加盖“徐州”地名的银元券和铜元券流通。民国八年十二月,徐州设平市官钱局徐州支局,次年印发铜元券。民国十三年至十六年间,直系军阀控制的河南省银行加盖“徐州”地名银元券,奉系军阀控制的直隶省银行加盖“徐州”地名银元券、铜元券,山东省银行加盖“江苏”地名银元券在徐州推行流通。民国十年,徐州中华国民商业储蓄银行成立并发行制钱票。民国十五年,徐州整顿私票,担保确实、准予登记的有18家。在县区,除流通银行券外,也有本地私票。在这一时期,虽然仍使用金属铸币,但由于私票泛滥,纸币品种增加,使用纸币增多。
国民政府于民国十六年奠都南京,整顿纸币发行,成立中央银行,定位国家银行,发行国家通行纸币。民国十七年平市官钱局徐州支局改为江苏徐州平市官钱局。民国十九年七月发行“寸条”,民国二十二年发行辅币券。在此期间,萧县、邳县发行附税抵借券,裕沛银行、丰县农工银行、新邳银号发行纸币在当地流通。此时的钱庄、商号因水灾影响,生意萧条,户数逐渐减少,至民国二十二年十月仅剩7家。同年十一月十一日发生严重挤兑风潮,江苏省派员督察并由省明令予以取缔,自此,徐州及各县私票基本终止流通。徐州地区流通的纸币,主要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银元票和银角票。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纸币为法币,其他纸币收回停用。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日本侵略者在徐州地区先后推行日本军用手票、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纸币、中央储备银行纸币。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根据地,有萧县抗日民主政府发行萧县地方流通券,铜北办事处发行铜北流通券。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扩大,丰县、沛县、萧县北、砀山北流通鲁西银行“湖西”地名券,萧县、邳县、睢宁县部分地区流通豫皖苏边地方银号券,铜山县部分地区流通北海银行券,宿迁县部分地区流通淮海地方银行券。与此同时,国民党铜山县、沛县、丰县、萧县、砀山县五个游击县政府也发行纸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收徐州各地政权,统一使用法币,后使用关金、金圆券。
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废止了金圆券的使用。此时由于参加淮海战役的解放军来自多方面,市场流通的货币也有多种,以北海银行券为主币,还有华中银行券、中州农民银行券、济南银行券、晋察冀边区银行券等,各币种间有一定的兑换比例。据《徐州市金融志》记载,1948年12月,北海币1元兑晋察冀边币10元,北海币1元兑华中币1元,北海币40元兑中州币1元。
1949年2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规定人民币为主币,同各解放区纸币固定比价混合流通。据《徐州市金融志》记载,1949年2月,人民币1元兑换中州币3元。后各解放区纸币逐渐收回,1950年人民币普及到城市,成为唯一流通货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