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见证华工血泪史 业界呼吁申报世遗
海口东湖古玩市场在中国收藏界基本“排不上号”。然而,一组疑似中国华工“猪仔钱”的瓷质钱币在这里的亮相,却引起了收藏界的关注。日前,上海、北京、香港等地的一些文物专家在与海南收藏家交流时,肯定该物品就是中国华工“猪仔钱”,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研究收藏价值。
□本报记者黎光 通讯员程大勇 实习生李艺
古玩市场赏玩“捡漏”
今年2月,来自湖北钟祥市、酷爱收藏并对历史文物有研究的程先生在海口东湖古玩市场赏玩时,发现一名海南本地人在路边出售90余枚瓷质动物,且要价不菲。由于围观人员都不知道所售为何物,均不屑一顾。凭感觉,程先生认为该物品可能有文物历史价值,遂高价全部收购,遭到在场不少人的嘲讽。
带着自信和好奇,程先生与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文物专家进行了交流,并得到专家赞赏,肯定该物就是中国华工“猪仔钱”。听到专家肯定的话后,程先生的感觉就像古玩行所讲的“捡了个大漏”。
见证“猪仔”的血泪
“猪仔”又称“猪崽”,一般指被掠卖的华工。史料记载,“猪仔”身价100元左右,雇主与“猪仔”合同为3年,每月工资5元,工资总计180元,其中100元由雇主付给贩运者,当作预支,剩余的80元作为三年劳役期的零用钱。雇主为引诱华工消费,达到无限延长卖身期限的目的,在种植园或矿山企业内开设食肆,任由华工赊账;或开设烟馆、妓院、赌场等,引诱华工耗费积蓄。意志不坚的华工往往欠债累累,被迫续订契约,最后客死异乡。
更可恨的是,雇主付给华工低廉的工资多以物品代替现款,有时用烧制的瓷质“猪仔钱”支付。而“猪仔钱”这种钱币并非实用货币,只能在雇主的种植园或矿山企业中流通,华工辛苦赚来的“猪仔钱”无法寄回国内的亲人。
海南有无“猪仔”待研究
6日,记者从程先生家发现,90余枚“猪仔钱”通体施白釉,底部为素胎,在浅浮雕纹饰之上涂有厚薄不均的蓝釉,形状各异,正面刻有文字,背面雕有纹饰。不仅与史料描述的一样,也与新加坡首席文物鉴定专家杨永曦捐给广东华侨博物馆的17枚“近代南洋华侨使用的陶瓷代用币”惊人一致,还与华侨后裔杨豪从菲律宾带回捐给广东博物馆的五枚“猪仔钱”异曲同工。
海口发现“猪仔钱”是否说明海南也像广东等地一样有华工呢?程先生认为,出售者只讲是爷辈留下的,不知情为何物。他分析道,如果是外地人收购后到海南出手,为何不到更有市场的广州呢?更何况出售者已从东湖古玩市场销声匿迹。因此,他推断出售者不是专业摊贩。
呼吁“猪仔钱”申报世遗
自非洲奴隶劳工被中国华工取代,中国华工开始遍布世界,用血泪谱写了世界史并推动世界工业农业文明发展。而华工使用的“猪仔钱”代币则承载了华工血泪史,华工的贡献与付出应获得世界认可。
海南收藏界业内人士表示,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条件,“猪仔钱”币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华工事件等存在直接或实质的联系,“猪仔钱”能让世界永远铭记这段华工的血泪史,远离违反人类良知与道德的行为。作为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海南,借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失为一良策。
来源:海口晚报 2014-03-08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