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铜镜】藏家讲述铜镜的历史

[复制链接]

4352

主题

6718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网站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09:0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胡其伟先生是享誉省内外的文物收藏家。他的藏品门类众多,铜镜是他众多收藏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藏品之一。胡先生一共收藏了六十多面不同时期的铜镜,品种十分齐全。胡先生所收藏的铜镜中,有20面铜镜出自青海,这些铜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海铜镜的发展史。
  2月20日下午,记者在胡其伟先生的书房中,见到了这些铜镜。
  胡先生说,铜镜通常是由黏土磨具铸成,工匠将其中一面打磨成镜面,然后在镜子的背面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创造力以及高超的手工技艺,铸造出不同的花纹,不同时代的花纹有着不同的特征。他说,早期的青铜镜花纹较为简单,到了汉代,镜子的背面开始出现几何图案,这些图案设计的灵感源于当时汉代丝绸上的花纹;到了隋唐时期,镜子背面开始出现十二生肖、五岳四海等图案。而随着唐朝与西域和海外频繁的贸易往来,一些外来的艺术设计理念也反映到青铜镜上,其中包括葡萄藤、花草以及复杂的回纹样式;元代以后的青铜镜开始出现仿古的风潮,镜子背面的设计有模仿唐朝以前青铜镜的痕迹。
  胡其伟先生按照朝代顺序展示了他收藏的六十多面铜镜。
  一面直径13.3厘米,角纹素钮铜镜,是上世纪末,胡其伟先生于西宁民主街古玩巿场收购的。根据镜面纹饰和镜子质地特征,胡先生认定这面铜镜具有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铜镜的特征,而这种铜镜是青海乃至中国最早的铜镜,对研究河湟地区的文明进程意义重大。
  另一面直径16厘米的青铜镜,镜背是连环三角纹,三个素钮并列上端,工艺精细,出自战国,印证了战国时青铜冶炼水平提高的状况。这面铜镜是胡其伟于上世纪90年代在西宁市大众街古玩城收购的。胡其伟先生说:“战国是铜镜制作的第一个高峰期,那时的青铜镜纹饰繁复,四兽纹、山字纹等神秘纹饰成为这一时期铜镜的显著特点。”
  除了青海出土的铜镜外,胡其伟先生的铜镜藏品中,还有一部分来自安徽、南京。这些铜镜与青海出土的铜镜相映成趣,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姿的铜镜世界。
  胡其伟先生珍藏的一面铜镜镜表光洁莹润,镜背纹饰深刻清晰,应是头模,格外引人注目。镜背纹饰是瑞兽灵鸟,边缘装饰着两圈锯齿形图案,素钮。铜镜的直径是15厘米,铜镜虽不大,拿在手中却是沉甸甸的,这是一面珍贵的东汉绿漆古铜镜。胡其伟先生说:“因为古铜镜埋藏时间久,铜镜的表面和底子遭土壤锈蚀,表面形成氧化薄膜,呈现绿漆色,故名‘绿漆古’,也叫做‘瓜皮绿’,这层氧化膜使铜镜免于岁月的侵蚀而温润如玉。在已发掘出土的中国古代青铜镜中,这类铜镜数量很少。”
  胡其伟先生捧出一面西汉黑漆古铜镜,镜背是连迭草叶纹,刻有篆字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字样。字体古拙,反映了两千多年前,人们对太阳和地球关系的认识。“黑漆古”是在铜镜上形成的一层氧化膜。“与那面绿漆古铜镜同样出土于南方地下多水的环境,这个环境客观上将铜镜与空气隔绝开来。铜镜在水里比在干燥的环境下更不容易生锈,倒是在北方不干不湿的环境下最易生锈。”胡其伟这样解释。
  胡先生说,青海境内也曾出土过两汉时期的铜镜,但是因为受湿度、土壤成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铜镜上从未出现过绿漆古、黑漆古。
  品鉴着胡其伟收藏的一面面铜镜,仿佛穿越岁月的尘烟,看到了那时人们的审美、生活情趣。唐代的海兽葡萄纹铜镜;宋代的菱花素镜,镜背刻有“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可以看出宋代人的商标意识;元代梵文镜,在塔尔寺市场淘来,直径10厘米,两圈梵文,中间的圆形钮刻着一个梵文,应是元代文化贸易交流频繁盛况的见证;宋金双鱼镜,厚重、朴拙;明代的花鸟、人物、动物浮雕镜,小巧可爱;清代文字镜,上题“金榜题名”的楷书,可以看出铜镜在清朝逐渐退出了使用领域,而成为刻有吉祥字样的互赠礼品。
  铜镜源流:从简朴到繁复 讲述人:胡其伟
  铜镜是我国传统文物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在历史上经历了战国、西汉和盛唐三个高峰期,衰落于明末,主要是西方的玻璃镜传入了中国,以其优势取代了古老的铜镜。有清一代,铜镜仍然存在,但已失去了照镜功能,成为铭刻着“五子登科”“长命百岁”等吉祥语的一种民俗器物,逐渐化为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用品。直到民国时期,铜镜退出了使用领域,成为中华古老文化中的传统艺术品,供收藏家和古玩爱好者收集、玩赏的宠物。
  铜镜的第一个高峰期虽然在春秋战国,但它的制作与繁荣却早得多,青海地区远在新石器齐家文化时期就开始有了用青铜冶制的铜镜。贵南尕马台出土的七角形纹铜镜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铜镜。
  两汉时期,随着青铜器工艺的进步,内地铜镜制造业日益发展,冶金技术先进,铸镜工艺精美,纹饰美妙繁缛。唐代的海兽葡萄镜和花鸟瑞兽、飞龙、民俗故事镜等,更是后世收藏者心中的瑰宝。但由此也出现了历代仿制赝品,直至当代,伪品充斥市场,需要加以警惕和鉴伪。
  镜中青海
  中国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已经使用青铜镜,中国铜镜首先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和今长城沿线地区传播。汉武帝时期,中原势力进入青海以后,河湟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紧密,大量的铜镜随之流入青海境内。青海出土的铜镜包括史前时期和汉代的,有一百多面。
  我省贵南县尕马台齐家文化(公元前2250年一前1915年)墓葬中发现的铜镜,是中国最早的铜镜。这面铜镜是青铜合金铸造,硬度较低,磨面不光洁,映像模糊,也许更是一种饰物。
  卡约文化是青铜时代青海境内的主要土著文化类型,卡约文化的青铜铸造技术较为发达,青铜器冶炼技术比齐家文化有明显进步。
  1983年在青海省湟源县大华中庄发掘了118座卡约文化墓葬,其中12座墓出土素面铜镜34面。这些铜镜大小不同,形制基本相同,为圆板形,镜背中央有一半环形桥状纽,镜面有微凹或平直的差别。青海省湟中县共和乡前营村还出土了两面纹饰铜镜。卡约文化的铜镜多出土于中、晚期的遗址或墓葬,相当于商代或西周时期,它们与殷墟铜镜在年代上都晚于齐家文化的铜镜。
  汉代是铜镜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在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末魏晋初M17出土的龙虎镜外有一周铭文“尚方作镜真大好功工刻成之文章,浮云连四方,交龙白虎居中央,子孙”铭文的铜镜,是官营尚方令铸造铜镜的确证。据不完全统计,青海境内出土的汉代铜镜有100余面,从类型上看,常见的有日光镜、昭明镜、四乳四螭镜、规矩镜、连弧纹镜、龙虎镜、四神镜等。(作者:闫璘0
  铜镜收藏有三看
  什么样的铜镜值得收藏呢?首先要辨真伪,其次看品相,再次看品种。
  看真伪:主要看是不是到代(古玩鉴别专用术语,指从包浆、材质、纹饰等来判断完全就是那个时代的东西)的,是不是仿造的,但是在唐代,仿造了一批古镜,虽是仿品,但仍然有文物价值。看锈蚀程度,看纹饰布局是否符合各代特征,以及铜的冶炼、包浆是否到代。自然形成的,与人工做的有区别。
  看品相:主要看是否完整,尽量选不残缺的,并且图案清晰的。
  看品种:指的是镜子的年代特征,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风格,如同流行风尚。 (作者:张妍)
来源:人民网  2014-03-1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QQ:1012647660龙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9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永久免费藏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560
QQ
1楼
发表于 2014-5-26 06:57: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学习  辛苦
姓名:王 正 (认证店主  网店试用期:2014年03月19日至2015年03月19日)
地址:宁夏固原市彭阳路40-1号   邮编:756000
手机:15825392321
农行:6228481208087725071 王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