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郑市城关乡王刘庄村中间有一处并不起眼的小院,旁人看来它和周边的建筑无任何异样,但走进去却是另一番天地,因为这里是一个“民俗博物馆”。昨日,记者拜访了馆长王大发,并参观他的私人收藏。
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刘佳美 沈 磊 文/图
清朝黄帝御赐的匾额、民国时期的铜叉、“文革”年代的瓷缸、戏台上的鳖灯、货郎担的扁担、旧社会地主土豪的水烟袋、计量用的斛斗、镇宅用的七星宝剑……各种稀奇古怪的老玩意儿、老器物,令人应接不暇,甚至戴着一顶“西部牛仔帽”的王大发也差点被当成民俗器物中的一员(如图)。
68岁的他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样子,花白的长眉、长须,两臂较长,走路很有劲。“你把我当成民俗器物中的‘一员’就对了,我特喜欢这些玩意儿,一天都离不开。”王大发自嘲,并聊起与民俗器物的感情和收藏历程。
王大发老人收藏民俗器物已经有20多年,收藏的老家具、根雕、农耕具、酒具等各类器物被分门别类摆在家中的每间屋子里,有价值的达到1万件。
尽管因为收藏导致居住条件不佳,但王大发一点不在乎,反而是更加痴迷。王大发对记者说:“民俗就是民族文化一步一步发展的脚印,收藏这些器物就是为了让后人明白民族文化的发展,明白先人们的伟大。”
为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民俗器物,王大发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据他讲,为了获得悬崖峭壁上的根材,他曾身系绳索将自己吊在半空,将根材锯落山下;为了得到料姜石,他曾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跳到挖运河的深沟里翻找他心目中的“陆地珊瑚”;为了找到用于根雕的树根,他还凭一己之力,蹲、卧着数十个小时,将树根从地里完好无损地挖出……
王大发还透露了他对未来的想法:申请开办起新郑市第一家“私人民俗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让更多人记住过去的历史,让民俗艺术的精华能够长久留存。
来源:郑州日报 2014-06-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