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日,文昌花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社区有一位收藏达人,家中收藏了5000多份报纸,其中最早的是1928年(民国十七年)发行的《申报》,在其收藏的报纸中,还包括如今已赠送何园的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发行的《大公报》,其中刊登了何园后人何世桢、何世枚兄弟开办律师事务所的开业启事。
1928年的《申报》
80多年前报纸就有“团购版”
昨天上午,记者在文昌花园社区见到了这位收藏达人张玉顺。张玉顺带来的近百张报纸都已经发黄,有些报纸的折叠处都已经破开。“这只是我收藏的报纸中的极小一部分”,张玉顺告诉记者,“这些报纸都放在家里的大箱子里,一共四大箱。平时工作比较忙,也没有时间整理,前两天社区通知我本月29号要在社区展出我收藏的报纸,我昨天晚上才开始整理,今天带来的就是整理出来的一部分。”
记者一一翻看了张玉顺带来的近百份报纸,不仅有民国时期的《申报》、《大公报》,也有建国初期的《中国少年报》,还有本地的《扬州日报》、《扬州市报》、《扬州晚报》。记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是一份报纸为民国十七年五月六日(1928年)的《申报》,在这份报纸上,有一整版的购物信息,报纸醒目位置写有“惠罗公司,明天特别陈列”字样,从报纸上产品的配图来看,钟表、服装、农用工具、床、婴儿车等一应俱全。配图下方的文字内容也主要标识了该产品的原价与优惠价,这与现下流行的团购极为相似。
在同一天的《申报》上,记者发现,除了这一个版的“团购”之外,报纸内容中还包含了大量生活服务类信息,包括汇率、股票信息等。除此之外,各类香皂、布匹广告也占据了很大版面。报纸头版更是题为“品评是人们的习惯”,文中大篇幅介绍了该时代下时髦女性应当具备的仪容、仪表、服装等。那时上海的繁华、奢靡可见一斑。
被何园收藏的《大公报》
刊登何园后人律所开业启事
记者在翻阅过程中发现,日期为民国三十六年八月十三日(1947年)的《大公报》好像少了两个版面,记者询问后才知道,原来这少了的版面已经被扬州何园收藏了。“这份报纸上其中一个版面刊登了扬州何园后人,何世桢、何世枚兄弟开办律师事务所的启事,启事中不仅列出了律师事务所的地点、联系方法,在启事中还用很大的篇幅描写了何园的美景,详细介绍了何园。”张玉顺介绍,“这一版的报纸后来我捐献给何园了,现在收藏在何园。”
记者看见,张玉顺收藏的报纸中,有多张报纸被剪去一块,对此,张玉顺老人解释,这些缺少的部分是自己剪去的,主要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一些大事情。
随后,张玉顺还向记者展示了五十年代的《扬州日报》,八十年代的《扬州市报》,以及1996年创刊的《扬州晚报》第一期。“我并不是每一期都收藏,我只收藏了一部分用作记录扬州纸质媒体的发展历史。”
张玉顺还向记者展示了几份报纸,这些报纸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半个版的通讯器材广告,记者看见,其中包括大哥大、BP机、手机,张玉顺笑着说,通过这些报纸就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主流通讯工具是什么。
收藏主要靠“访”
在老城区挨家挨户询问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玉顺开始收藏起了报纸。张玉顺介绍,收藏老报纸,主要靠“访”,“有段时间,我就在老城区挨家挨户地询问,看看能不能找到以前的报纸,后来,居民对我都熟悉了,哪家发现了老报纸都会打电话告诉我。”张玉顺说,“再后来,我就去古玩市场淘老报纸。”
“我淘老报纸的是时候还遇到过赝品”,张玉顺说,“由于现在一些老报纸会卖到几千元一份,所有现在有些不法分子就用稻草水浸泡新打印的以前内容的报纸,一夜浸泡之后,这些新报纸就发黄了。有一次我就遇见过,有人向我推销民国时期的报纸,后来我仔细观察后发现纸质和油墨不对劲,就拒绝了。”张玉顺说,淘报纸和淘其他物件一样,最重要的还是离不开细心和耐心。通讯员陈桂香
延伸阅读
还有500部电话和400台相机
在不少影视剧里上过镜
张玉顺从1988年开始收藏,至今已有26年的收藏史。“那时候,我是在何园工作,专门负责影视剧拍摄道具管理的。”张玉顺说,“因为经常能接触到一些拍摄电视剧的剧组,看到他们使用的各种道具,渐渐地,我就迷上了。”
起初,张玉顺主要收藏电话机和照相机。“我一共收藏了500多部电话,400多台照相机,其中多部电话机和相机都曾在电影电视剧里上过镜,包括电影《大决战》、电视剧《亮剑》、《保卫延安》,大型纪录片《百年巨匠》,电视专题片《复兴之路》等。”张玉顺不无自豪地说。(详见晚报5月27日A14版)
“我收藏的照相机也各式各样,有进口的"汤姆"、"宝达"、"柯达"、"奥林巴斯"等,也有国产的"海鸥"、"凤凰",还有各种一次成像的相机。”张玉顺介绍,“其中也包括日军侵华战争时随军记者携带的"精机"牌相机,以及民国期间柯达专门为女子设计的小型便携相机。”来源:扬州晚报 2014-09-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