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按时足量供应邮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复制链接]

4352

主题

6718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网站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6:4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龙武生 于 2014-3-12 16:48 编辑

    邮票发行计划制定的每一套纪特邮票的发行日是很严肃的,一般不可更改。保证纪特邮票按时发行是邮政部门应尽的责任。集邮爱好者对此非常关注,他们在邮票发行首日都希望能按预订证上预订的数量买全,还有很多集邮爱好者要寄首日封。但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每年几乎都有几套纪特邮票到了发行日还没印完。有的集邮爱好者只能买到自己预订数量的一部分,有的集邮爱好者甚至连一枚都买不到,意见非常大。

    在我担任邮票印制局局长的6年多时间里,前3年多仍然如此。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情况并没有根本好转,社会反响很强烈。为此,我不断受到各级领导的严厉批评。在这些不能按时印完的纪特邮票中,情况最严重的也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古塔》和《上海浦东》这两套纪特邮票。

    《中国古塔》这套邮票早就列入了特种邮票的选题计划之中,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发行。1993年,邮电部决定改革邮票发行管理体制,组建邮票印制局,负责我国各类邮资票品的编辑、设计、生产和储运工作。为此,当时分管邮政工作的副部长刘平源指示我们要努力工作,深化改革,尽快改变管理上的混乱状况,争取用一年时间做出显著成效来。我理解,这个成效不仅仅是在管理上、日常工作上,而且要体现在邮票设计印制的成果上。我就找负责邮票设计、印制的同志们共同研究,请大家出主意。经过几次讨论,有的同志就提出,可否在1994年发行一套影雕套印邮票,以体现改革的成果。为什么发行一套影雕套印邮票就能体现改革的成果呢?这是因为,从1990年到1993年底,除每年年初发行的生肖邮票保持了影雕套印的印制工艺外,4年时间只发行过《诺尔曼·白求恩诞生一百周年》、《衡山》、《恒山》三套影雕套印邮票。而1992和1993两年,甚至没发行过一套除生肖票外的影雕套印邮票。影雕套印工艺可以说是北京邮票厂的“拿手好戏”,它以饱满的色调、清晰精美的线条,生动地展现了邮票图案的独特魅力,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由于影雕套印邮票从设计、雕刻。到制版、印刷的各个环节,要求都很高,工艺都很复杂,对原材料的要求也比较特殊,因此,能否发行影雕套印邮票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管理水平、设计印制水平的高低。大家在讨论中都认为,1994年已安排发行生肖狗和中美联合发行的《鹤》两套影雕套印邮票,如果再增加发行一套多枚的影雕套印邮票,就可以体现改革的成果。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中国古塔》的选题就浮出了水面。大家认为,古塔选题在内容上展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和传统文化;在表现手法上可以突出线条,充分地发挥影雕套印工艺的艺术美感,一致同意向部里建议增加发行《中国古塔》影雕套印特种邮票。取得共识后,我们设定以1994年年底为这套邮票的发行日,倒排这套邮票的设计、评审、雕刻、制版、印刷、检验、发运等各个环节的可用时段,分析了设备状况和生产能力,测算了全年各套邮票的生产周期,最后得出结论:虽然困难重重,但经过努力,在年底增加发行《中国古塔》一套4枚影雕套印特种邮票、发行量为500万套,是可以完成的。于是,我们以满腔热情向部里提出了增发这套邮票、印量为500万套的建议。邮电部很快就决定,1994年12月15日发行《中国古塔》特种邮票。

    但是,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发行《中国古塔》邮票的消息传出后,各省纷纷增加订购量,邮电部主管部门几次下达了修改印量的指示。尽管我们一再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解释增加印量从设备状况、产品合格率、生产周期等方面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无济于事。在社会需求的压力下,该套邮票的印量一增再增,最后确定的印量,有2枚是3000多万,有2枚是近5000万,几乎是原计划的10倍!结果可想而知。小全张未能按时发行,一直到第二年4月才面市。邮票的问题更严重,由于印量大、合格率低,不能按时完成,有关设备还要印别的邮票。为了不影响其他邮票按时发行,我们只能决定把古塔邮票的印刷暂时停下来,先保证其他邮票的生产,“臭就臭在这一套票上”。结果,古塔邮票印印停停,停停印印,一直印了两年多。社会上意见非常大,各省集邮公司也承受着不能及时供应的巨大压力,都把意见反馈回来,一时间邮票印制局成了众矢之的,我也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严厉批评。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沉重的教训。现在反思起来,我们建议增加发行《中国古塔》邮票的初衷是好的,但低估了社会的需求,没有这个“金刚钻儿”,揽了这个“瓷器活”,结果是弄巧成拙。

    《上海浦东》邮票采用胶雕印制工艺,是由上海印钞厂承印的。由于这套邮票的小型张印刷合格率很低,最低时不足百分之二十,导致到邮票发行日时未能印完。而该厂还有重要的印钞任务,相关设备也得让路,所以,印制工作也是印印停停,一直拖了很长时间才全部印完。这自然也招来了集邮爱好者的严重不满。

    这两套邮票是所有不能按时供应的邮票中情况最严重、社会反响最大、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邮票。当然,其他不能按时足量发行的邮票,同样导致了社会的不满,给邮电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引起了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1996年下半年,邮电部在《人民日报》上向广大群众公开承诺改善服务的10项措施和保证,其中第8条就是承诺“按时足量供应纪特邮票”。为了落实这项承诺,刚刚上任不久的邮电部副部长刘立清亲自找我谈话,要求我下大力气抓这件事,下一年(1997年)一定要做到按时足量供应纪特邮票。

    按时足量供应纪特邮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这不仅仅是邮票设计、印制部门的事,而是涉及到邮票发行计划的制订和更改、邮票图稿的编辑、邮票图稿的评审周期、邮票生产原材料的供应、邮票的印制生产、邮票的储存和运输等诸多环节的工作,真可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曾听老同志讲,过去纪特邮票的发行是“三年计划,两年设计,一年印制”,就是说,从一套邮票确定的发行日倒算,提前3年就要确定发行计划,确定选题;提前两年就要组织邮票的设计和评审;提前一年就要进行邮票的印制工作。当然,时代不同了,各方面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技术条件也比过去好了,不一定还要按照这个规矩办。但是这种做法确实反映了邮票生产的客观规律,它的基本原则是对的,也就是说,选题要尽早确定,不要随便变更,以便给邮票的编辑、设计和印制留出足够的时间。我始终认为,要想出高质量的邮票,必须有相对充足的编辑、设计和印制的时间,才能使从业者有精雕细刻的余地,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刀”,“慢工出细活”就是这个道理。

怎么叫做“按时足量供应纪特邮票”呢?上级主管部门和我们多次商议,为了保证邮票发行日当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能向集邮爱好者充分供应邮票,要求每套邮票都必须在发行日前一个月全部印完入库,为邮票向各省、市发运留出一个月的运输周期。做到这一点,才能达到“按时足量”的要求。

    为了解决十几年不能按时足量供应纪特邮票的顽疾,真正落实邮电部向全社会的承诺,我们做了几件事:一是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尽早确定邮票发行计划,减少临时增发邮票的套数,保持邮票发行计划的相对稳定;二是拟定特种邮票的5年规划,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提早设计、评审、储存一批邮票设计图稿备用;三是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规范了邮票图稿评议和送审的程序和时限;四是认真组织邮票图稿的编辑和设计工作,确保按规定的时限完成图稿设计;五是严格邮票生产原材料的供应管理,加强生产设备的维护,为邮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六是利用各种机会帮助职工树立按时足量供应邮票的观念和劳动技能,千方百计地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七是强化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废品,增加产量,确保每套邮票按时限要求完成印制任务。

    要做好这几件事困难很多,但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邮票印制局和河南邮电印刷厂、沈阳邮电印刷厂的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一门心思为实现按时足量供应纪特邮票而做着艰苦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邮电部向全社会做出承诺的次年,也就是1997年,做到了全年各套邮票的按时足量供应。到1999年,连续3年实现了邮电部向社会的承诺。



来源:
《集邮》杂志2011年第6期
作者:陈文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QQ:1012647660龙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9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永久免费藏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560
QQ
1楼
发表于 2014-5-16 07:01: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习了 辛苦
姓名:王 正 (认证店主  网店试用期:2014年03月19日至2015年03月19日)
地址:宁夏固原市彭阳路40-1号   邮编:756000
手机:15825392321
农行:6228481208087725071 王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