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谷耀成 文/图
在对公益事业的探索上,邢台大曹庄农民李玉林丝毫没有停歇。日前,他自筹资金把自家的小院重新翻盖成总面积4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建起了民俗博物馆,专门用于展出老式的织布机、纺车、水车、斗升、马灯等北方传统的藏品。目前,这家民俗博物馆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并进一步收集藏品。
本报驻邢台记者 张会武 通讯员 谷耀成 文/图
让下一代了解祖辈的工具
李玉林从2010年起就计划建一个民俗博物馆,由于经济力量有限,他一直到2013年才多方筹资四五十万元,完成了一期工程。他说:“这些藏品虽然在以前很普通,但现在都很少见到啦。像碾子、石磨、碌碡、水车、辘轳、马勺、铡刀等,都是一些民间用的老旧用具,目前我花了7000多元,已经购置了200多种。等民俗博物馆建成以后,我会免费向村民们开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建民俗博物馆,主要是让下一代了解祖辈传下来的工具和手艺,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的发展进步,让他们不要忘记过去。比如,单看一个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马灯、棉油灯、罩子灯、洋油灯、保险灯、汽灯,发展到现在演变成了电灯。以前用的各种度量衡,有量粮食用的斗,一斗过去是三十斤;还有秤,按古时候的秤一斤是十六两。这些原先的生活用具,现在都成了老古董。”老李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为收购东西经常下乡赶庙会
老李为收购东西经常下乡赶庙会。他曾到过新河、赵县,跑遍了宁晋。因为老李收的东西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广大村民都很理解和支持,要的价格都很便宜。一次,老李在宁晋县东枣村收到一只木桶,需要20块钱,但这时老李身上的钱花完了,该村的一个医生见此情景,毫不犹豫地说:“老李,我给你拿钱,这件事我帮你。”
走的地方多了,老李也难免碰到不愉快的事。一次,在宁晋县东汪庙会上,有人说家中有一个推车轱辘。说好卖70元。可是成交后,那个人又找来,非要老李再给他添30元。赶会的乡亲们知道后都围过来看,听说事情的原委后都给打圆场,那人才走。
多年来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
李玉林建的这家民俗博物馆,位于大曹庄东镇村北,挨着北环路。他说:“乡党委、政府听说后,对我很关心和支持,帮着出谋划策,并计划修建一条专门的公路,建成跟云台寺相连接的文化旅游景点。”当说起如何筹集起这么多资金时,李玉林说:“我把平时攒的养老钱用上还不够,就动员儿女资助,女儿觉悟高,给了20万元。”
多年来,李玉林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其尊老敬老助老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曾经荣获“全国热心公益事业杰出人物”、“河北十大热心肠人物”等多个荣誉称号。自1989年以来,他连续25年每年春节前摆饺子宴,款待全乡的军烈属和孤寡老人,每年带领这些老人春游。从1996年开始,李玉林作为宁晋县国防教育员,利用暑假,在自家大院里办起国防教育绘画班,并组织“国防教育观光团”,带领附近村庄的孩子们到冀南烈士陵园、西柏坡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红色教育。
(原标题:农民李玉林自建民俗博物馆)
来源:燕赵都市报 2014-03-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