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据考证,小人书是在图书的插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25年,点石斋画报社出版了《连环画三国志》,这是最早出现的小人书,很快便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喜爱。画报社随即又将《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改成小人书。上个世纪80年代,是小人书最辉煌的时期。1982年全国出版小人书近9亿册,几乎人手一册。有一阶段,全国图书市场的四分之一都是连环画。进入九十年代后,卡通画以及电视节目、进口大片逐渐取代了小人书。小人书辉煌的年代渐成为逝去的美梦。
但是那些曾经的辉煌毕竟是不容忘记的。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从上小学开始,每逢考了百分或学习上有了进步,父母最大的奖赏便是一本小人书。在我的记忆中,小学五年下来,竟保存了满满一箱子。我清楚记得,一位同学用一大盒上海蜡笔想换我一册《三国演义》,这样他就能凑齐全书(该书一共48册,每周书店出售一册,一出书架就被抢购而空,要买全很不容易,我也只是零散收集了几册而已),犹豫了半天,我也没有舍得,以至于同学反目,整个小学期间都互不理睬。像《西游记》、《霍元甲》、《马永贞》等小人书,往往翻看好几遍,还不忍释手。到了夏天,母亲给我买冰棍的钱,几乎都被我用来租买小人书了。那时候街头摆书摊的很多,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老头,只知道姓朱,他那里小人书最多,也最新。他的书摊背靠着我读书的团结小学的边门,书摊是用一些可以合起来的木头架子支着的,密密匝匝分门别类地摆了好几百本小人书。一般来讲,两分钱看一本,更厚一些热门一些的就三分钱,顶薄的只要一分钱便可以了。书摊周围摆了许多矮矮的长条凳,经常坐着许多津津有味翻看小人书的孩子,赶上星期天不用去上学,可就得早去占个座,否则,只好蹲着或者站着看了。
老头很会讲故事,若是人不多不必太操心“生意”的时候,他就会给围在四周的一帮小孩子讲些段子,而每每故事结束的时候,他总能把情节的发展引到书里面:要知下回如何,书中自有分解。由不得我们不去好奇地从书架上找出来看个明白。
小人书中有《鸡毛信》,那个送情报的小男孩,机智地躲过敌人的盘查,顺利地将情报送出,现在想起来,还觉得肌肉绷得紧紧的。
记得,人美出版了一本竖开白封的《三打白骨精》,我跑遍了周围的书店,却始终不能买到。有一天,同学告诉我说,在很远的建水书店有售。于是,我带着自己的小弟弟,徒步近10里路,买到了这套小人书。回家的路上,弟弟累了,非要乘坐公共汽车,又嚷嚷渴了,要吃冰棍,但是我买了一套书后已经没有剩下多少钱。看到弟弟手中捧着的《三打白骨精》,我灵机一动。
“姐姐现在就给你讲《三打白骨精》,好不?”我问弟弟。
“当然好!”弟弟很开心。
于是,我一边看一边念,小我三岁的弟弟揪着我的衣襟,一步不落地跟着我。就这样,弟弟忘记了累和渴,我们又徒步走回了家!那一年我9岁。
租书看总是觉得不尽兴,遇到成套的好看的小人书更是想占为己有,单靠每学期父母的奖励总觉得太遥远,几个小伙伴一商量,径奔建水城的一家废品收购站“侦察”。结果发现有很多东西都可以拿到这里来换钱:小到旧报纸旧书旧鞋子,大到破铜烂铁之类。于是每天一放学,我们就到邻近的建筑工地、供销社去“淘宝”:捡旧纸张,收集废弃的烙铁、空酒瓶之类,甚至把家中还未用完的牙膏挤掉,把牙膏壳当成废物卖掉(当时牙膏壳很值钱,一只五分钱)。有了钱,我就直奔小书店,买自己心仪已久的小人书。那时的疯狂,比现在的追星族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像一位儿童作家说的那样:“小人书虽语言简单,线条疏细,但却大有世界。它承载附着了当时少年的理想……”而当今,就算有时尚杂志、虚拟网络、大量的泡沫畅销书、商业化的影视等诸多文化样式,这世界也只是显现出一种匆忙的快餐文化状态,甚至出现“理想失语”。于是我开始怀念那个充满激情和理想主义的年代,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小人书!
原创作者:杨红梅 来源:无锡日报 2014-08-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