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民间商业交易中,早有使用手书票据代替部分货币职能的传统。如收购农产品的,往往是开出一张字据,墨书金额,上面盖有本店字号章和雕刻得十分精致的防伪、年号等印章,持票者可以凭票到约定的钱庄兑钱。有的钱店、钱庄本该发放的是白银或铜钱,实际出的是一种专用的纸券,面额临时填写,盖上各种相应的印章,当时称之为钱票、庄票。图1为清同治年间恒隆钱铺发出的一张钱票,上面明确代表的是当十现钱,是张公盛(鸿记)店号在己酉年(1909年、宣统元年)开给一名叫程复兴的客户付款银票,金额为大洋十四元整。客户凭此票可以向名叫姚裕方的取款。还有一种名为“兑票”的,有相对固定的格,似乎告知使用者此票可以兑现,但既然开出了这种纸票,实际支付的就不是现钱。
光绪年间苏州民间出现一种用白银制作的银钱,采用方孔圆钱形式,钱文是人工刻制的,面文、背文均以双钩楷书刻制,面文刻光绪或前朝制钱名称“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光绪通宝”等等,背文左右刻满文“宝苏”,穿上有制作银楼的打压印戳,如“庆福·裕记”。这些银钱很可能是当时苏州那些实力较强的钱庄专用的代用币,币值当比普通制钱高许多。
光绪末年还出现了仿照苏州铜元局生产的铜元,上照样铭有“光绪元宝”、“江苏省造”、“每枚当制钱十文”和满文“宝苏”,背铭龙纹图案,只是将铜元局生产的正规产品上的英文省名、面值换成了代号与“313”数。从该币形态判断,正面文字书写远比正规江苏省造铜元拙劣,但其背面龙图基本到位,很可能是光绪三十二年苏州铜元局归并于江宁后,某商业机构请尚留守于苏州铜元局的职工加工的代用币,但善于雕刻龙图者,不一定善于刻字,只能如此勉强而成。此币发现极少,或因有“光绪元宝”、“江苏省造”和满文“宝苏”等字样,又由铜元厂原职工代加工,造就不久,很快被官方取消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中国财富,为了制造更多的军火,将大量中国铜元回炉,用作原料。苏州沦陷后,政治、经济各方面一片混乱,物价不稳,市面小票匮乏,铜元奇缺,市面找零十分困难,于是民间又出现自发代用币,普遍通行代价券、钱筹等,甚至以邮票代币。1938年后,苏州市区及其乡镇由商家或团体制印的各种小额券、币或筹码十分繁多。
图6是一张坐落在本市玄妙观前的一家名为“文明香烛号”的商家印发的专供贴用邮票的“邮票代币券”,上面方框内贴了一张民国时期常用的孙像五分邮票,左边明确印上“按照邮票价值代用”,右边是规定和要求“保持整洁,污损作废”,借此券下部印上了推销该店商品的广告。
图7是位于本市小公园的开明大戏院当年发出的一张贰分代价券,长96毫米,高47毫米,正面文字用红色,花边用深蓝色,盖有两颗印章,一颗为红色方形“开明售票处章”,另一颗为蓝色椭圆形“开明大戏院售票处章”。背面除了编号、印章为红色,其余文字、面值等均用蓝色,印上了为本代价券的发放作出的声明:“分币奇缺,零找代用,积满十分,掉换角币,盖章有效”,背下还加印了印刷者的落款“苏州临顿路毛上珍印书馆代印”。毛上珍印书馆当时还为苏州好多商店、商会、公所印刷过代价券,类似的如为“西山辅仁商业公所”印刷的贰分代价。该券名即“贰分券”,略短于开明大戏院发放的,长80毫米,高47毫米,正背文字、图案均以绿色为主,特将“洞庭西山”四字用加粗书引号,印在券下。这里,“洞庭西山”包涵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多么靓丽引人入胜的地名,不仅西山百姓热爱它,苏州百姓也为“洞庭西山”而自豪。绿色和夺目的地名,似乎在为西山水果、茶叶招徕生意。
图9是位于本市养育巷慈悲桥“西裕盛和酱园”发出的“壹分”代价券,明确“拾分兑国币壹角”,地址印在券下,背面盖印,引文即含“去印不换”的声明。图10是位于娄门内横街的“张源兴米栈”发出的“壹分”临时货物代价券,同样明确“积拾分换法币壹角”、“盖章为凭”,下面有地址。图11是位于府前街的“顺记粮食号”发出的“壹分券”临时货物代价券,也明确“积满此券拾分可掉(调)法币壹角”,背面印地址“苏州府前街”,又“电话266”。虽然它们都是在日伪统治下发放的,但是在券上共同表示本代用币可以对“国币”、“法币”兑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苏州百姓当时对日伪货币的抵制。
当时的商会、公所都由实力比较浓厚和信誉比较好的商家组成,所以凡商会发出的代价券,大多在城镇可以全面流通,这种在城镇可以全面使用的代价券,也有称作临时流通券的。图12是黎里镇商业临时流通券,面值为“铜元壹枚”,规定“全镇购物一律通用”。看其背面的印章,可知发放者并非是黎里镇官方机构,当时黎里镇或许还没有成立商会组织,但是在当地的商民群体共同认可下,这种“临时流通券”也就照样能在镇上推行起来。同样在吴江城区也发放了商业临时流通,规定“全城购物一律通用”,在券面上明确“俟政府辅币券发行,本券立即收回”,这里的券面就由商会盖上了硬印。
图14是开设在木渎朱巷弄的一家赌场发放的金属代用币,圆形,两侧分别开出一个半圆形小口,紫铜质,外表镀银,直径28毫米,中心标有面值“壹圆”,上部环置“利通公司”,下部标出所在地“木渎”,木渎两字中间阴打一个“寿”字。“寿”是该赌场老板自用的戳记。该币刚发放时仅作为赌场筹码使用的。该赌场老板姓徐,第二代的名字叫“寿生”,他们仰仗官府和军痞势力,鱼肉镇上百姓,趁日伪统治之混乱,硬将赌筹推向社会,作为货币使用。该代用币共有六种面值,分别为壹角、贰角、五角、壹圆、五圆、拾圆,外形都与壹圆的雷同,均为圆形,两侧各开有半圆形小口,直径大小按面值递变。今要集齐这套代用币,也非易事。
上述这些代用币、代价券、临时流通券,基本上都是在苏州印刷和制造的,印刷纸质币的如已提及的设在临顿路的毛上珍印书馆,还有位于白塔子巷的上海商务印书馆苏州印务局等。凡金属代用币,大多是在本市的饰品厂、徽章厂生产的。苏州丽华厂是当时制作金属徽章的机械加工厂,曾受托制作过各种金属代用币。图15就是该厂为一家牌号叫“和记”的茶社精工制造的,面值为“1”(圆),另还有“2”(圆)、“5”(圆)的。在该厂制造的代用币背面,还堂堂正正压制上了“苏州丽华制”的款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