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画打假为何越打假越多

[复制链接]

4353

主题

6719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网站副站长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20:0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
北京都市联盟国际拍卖拍品   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疑伪)
  每年“3·15”都会掀起一股打假热潮,但是,呼吁多年的书画打假却未见太多的进展。因为不同于其他商品市场,艺术品市场一直以来较为特殊,在市场交易中已经形成诸如“卖假不退”、“古玩不打假”等所谓行规。以书画市场来看,赝品的大行其道,对艺术家、收藏者、艺术市场都构成了伤害。那么在频繁的书画交易活动中,作假为何如此泛滥?书画市场到底假到几何?对于真伪鉴定,该何去何从?
  盘点眼花缭乱的“李鬼”
  文物艺术品市场自古便是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发展至今照相、印刷、电脑等现代技术手段也在书画作伪中派上了用场。总之,作伪手段十分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越来越高,书画市场上常见的赝品主要有三类:临摹仿制的名人书画、假冒名家名人署名的书画以及印刷复制品。
  谈及书画市场中引起艺术家们打假的“李鬼”故事,便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1993年,当代著名艺术家吴冠中曾经状告上海朵云轩和香港永成古玩拍卖有限公司擅自拍卖一幅署名吴冠中的假画。1995年,浙江中澳纺织有限公司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从当年的杭州秋季书画拍卖会上以110万元拍得一幅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后经徐邦达先生过目,定为伪作。在买卖双方各执己见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只能对簿公堂。为一幅书画作品的真伪诉诸法律程序,这在我国书画艺术品拍卖中还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为书画艺术市场明辨是非,一石击起千重浪,在书画界骤然引起轩然大波。
  2001年,一批自称是傅抱石先生在重庆金刚坡时期的国画作品竟然登堂入室,在上海博物馆公然展出,舆论为之哗然。2002年初,河南某地举办了石鲁先生遗作展,百余幅作品在谎言的包装之下公开展示,意欲欺骗世人。2005年“3·15”前后,珠海博物馆举办的“国之瑰宝——黎雄才、关山月作品展”,展出的38幅作品,经过关山月之女关怡、黎雄才之子黎捷现场认定,全部为假冒之作。2008年 “吴冠中假画案”:一位买家花253万元拍得吴冠中画作《池塘》,却被吴冠中本人认定为赝品,于是买家将拍卖方和委托方告上法庭。2012年4月,著名画家杨之光通过女儿杨红的微博发布赝品信息,在已经拍卖和即将上拍的作品中发现42幅赝品,涉及17家拍卖行,其中包括北京保利拍卖中编号为3911的杨之光《舞蹈人物》(已成交29.9万元)。2013年,随着“李鬼”事件愈演愈烈。艺术家杨之光、韩美林、赵建成、毕建勋、季大纯及艺术家亲属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外孙女傅蕾蕾、张仃夫人理召、汤文选长子汤立、周波儿子周文戈等纷纷加入打假行列。
  赝品为何能大行其道
  与前些年书画作伪的暗中潜伏、伺机作祟不同的是,现在的造假者多以公开制作、贩卖的面目出现。在国内各主要城市的文化市场一般都能见到出售书画伪作的店铺。业内专家称,北京书画市场赝品多、品种全、价格便宜,而且造假规模化、集团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于书画赝品泛滥的现状及原因,北京歌德拍卖有限公司书画部经理曾家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艺术品市场持续火热,外来资金的大量涌入使艺术品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名家书画作品价格一路走高,现在市场上一类画家的作品可以卖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但是画家一生当中作品是有限的,就拿齐白石举例,齐白石一生大约画了两万张左右国画,其中馆藏约五六千件,扣除多年来的损毁灭失,民间收藏大约有一万件,但是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那就更少了。然而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齐白石作品上拍量就超过2.5万件左右,成交1.4万余件,远远超过了真品存世量,这当中肯定就会涉及赝品问题。
  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市场评论家、鉴赏家齐建秋认为,参与制作和出售假画的有个体画廊的老板、有专营此道的“行里人”、有道德沦丧的画家,更有某些不太规范的小型拍卖公司。目前市场上主要出现的赝品是仿制水平比较低劣的假画,一般在小拍卖公司和大型拍卖公司的小拍上常见,这类购买者的目的主要为了送礼、风雅、捡漏等。但是这种低端的假画在书画市场上已显得格格不入,也并不会以高价成交。
  书画真伪谁说了算
  对于鱼龙混杂的书画市场,打假权威者无疑是艺术家本人、艺术家亲属或者是书画鉴定专家。那么这些在书画爱好者看来公信度十足的专家对于画作真伪的判断是否有效呢?
  近年越来越多的在世画家处于“被署名”的境地。所以很多人认可该画家对自己作品的真伪鉴定,这看起来应该毫无问题,但齐建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有部分画家本人的鉴定不一定完全可信。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保护作品行情。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日益火爆,书画家的润笔费也一涨再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书画家当年曾有不少作品无偿送他人或低价流转于社会。这批作品一旦进入书画拍卖或交易市场,其价格必然低于书画家目前的开价。因此,为了保护作品的行情,有的书画家会将以前流传的真画鉴为假画。
  其二,保证作品质量。有的画家一生的作品数以万计,但真正的书画精品不过十之一二,而剩下绝大部分劣作如果在鉴定中被认定为真迹,书画家本人则担心会被认为水准不高,有失其身份。因此,为了保证自身作品的艺术质量,也有部分书画家会将那些艺术水平较低的作品说假。
  曾家钰认为,对于艺术家亲属以及各大博物馆鉴定专家而言,在鉴定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是也会有漏眼的时候,毕竟书画鉴定涉及的内容太多,对于不同画家不同年代的作品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且,鉴定的过程有可能受利益驱使或者不愿意承担鉴定带来的后果而做出违背真实的结论。
  齐建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的书画市场难断真伪,术业有专攻,目前有效的方法是对不同时期的书画鉴定,采纳不同专家的意见。对于时隔较久的古代书画,首博、上博、国博、故宫博物院等艺博专家群体的意见是值得借鉴的。当然,一两个专家的意见并不能左右作品的真伪;近现代书画方面,多以艺术家亲属、书画名家、专家等特殊群体的鉴定意见为主;而当代书画则是原创作者的意见起决定性作用。当然,不排斥以上专家的走眼情况,但是,艺术家对其作品真伪的辨别仍有最终话语权。
  北京商报记者 陈丽君    2014-03-1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QQ:1012647660龙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9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永久免费藏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560
QQ
1楼
发表于 2014-4-23 13:13:3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辛苦了 支持一下
姓名:王 正 (认证店主  网店试用期:2014年03月19日至2015年03月19日)
地址:宁夏固原市彭阳路40-1号   邮编:756000
手机:15825392321
农行:6228481208087725071 王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