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风》 图/谢其章
1933年,杭州诞生了一本美术刊物《艺风》。《艺风》的宗旨是既坚持传统又勇于引进西方美术。《艺风》也许不是最有影响的美术刊物,但它却是最优质最开放最包容的美术刊物。
《艺风》的功绩还有一个是必须提到的,它保存了许多失传的作品,使许多名不见经传画家的作品得以永久流传。大名头如徐悲鸿,他的名作《九方皋》首发《艺风》第二卷第六期(1934年6月),当时标的就是“非卖品”,这样的名家名画出现在拍卖场的概率极低。上海某家拍卖行曾以8900万元拍出徐悲鸿《九方皋》(油画),引出巨大的争议。有质疑者拿出1934年《美术生活》上刊载的油画《九方皋》来比对拍品,谁能料到老期刊上的画作几十年后派上旁证的用场。据说徐悲鸿以九方皋为题材画过19次,有国画也有油画,可见他对这个题材的喜爱。《艺风》这幅为徐悲鸿1928年所作,1930年请陈寅恪之父陈散原题跋。
1933年1月1日,艺风社于杭州成立,同日《艺风》创刊,资料称艺风社为:“我国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美术团体,会员最多时达六百余人。第一任会长由孙福熙担任(孙也是《艺风》主编)。社主要骨干有徐悲鸿、张书旂、陈树人、汪亚尘、胡藻斌、方君璧、陈抱一、潘天授、俞剑华、沈迈士、倪贻德、方人定、丰子恺等。”
大量刊登西洋美术作品,给予介绍西洋美术的论文以较大篇幅,也是《艺风》特色之一。留洋画家常书鸿(1904—1994),大家熟知的是常教授的“敦煌情结”,其实早年间常教授是法国画派的推崇者。我们看《艺风》上他的画作,并没有“大漠孤烟直”浩渺无垠的况味,而是一副恬静慵懒的法兰西风韵。
不定期地出版“专号”,是杂志吸引读者的招数,也是社团本身的需要。我手中的专号有《艺风展览会专刊》、《超现实主义介绍》、《职业专号》、《民间专辑特大号》、《艺风专览会专号》。艺风社举办社员画展,当期的专号往往增加篇幅,比平日要厚上许多。还会特出《艺风社展览会出品目录》,标出画种、画家姓名、作品名称、售价等项。画种有水彩、油画、木炭画、雕刻、实用美术等。“售价”这词商业性太刺眼,所以改称“价值”,搞美术的人细节上也追求美。不过“非卖品”三字还是说明“且展且销”终归是免不掉的。艺术品的价值最终还是由金钱说了算。
参展作品的标价我以为是画家自行决定的,以艺风社第二届画展的目录为例:最低8元(冉熙《黄浦江风景》),最高1500元(胡藻斌《群雄山头见》)。三五十元、一二百元的居多。这些差距很大的价格并非完全体现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欣赏者永远是“各花入各眼”。冉熙参展的四幅,两幅标8元,两幅标10元;胡藻斌的五幅,除了那个“天价”之外,其余四幅分别为五、四、三、二百元,四幅加起来也不抵一幅。如果这里的“元”果是大洋钱的“圆”的话,那可不是平头百姓敢奢求的。说到底,还是“非卖品”的策略高明,既保住了艺术的斯文,又留有议价的余地。
原创作者:谢其章 来源:今晚报 2014-07-30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