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算得上是古今影响力最大的读书名言之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三国志》中一句名言,流传很广,此处“见”字读作“现”,即指熟读之后,书籍中的许多意思会逐渐呈现出来。
近些年读到一些毛泽东的读书故事,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熟读经典著作的故事。毛泽东曾经说过,《红楼梦》要读过5遍以后才能有发言权,而他看过的《红楼梦》不同版本竟有20种以上。《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读了10遍。过去上学的时候他读过《昭明文选》,新中国成立后他又读过好几次,现存毛批版本有3种。他读一些马列著作和哲学书籍,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
好书宜熟读,这几乎是古今中外读书人比较相同的体会。古人称:《文选》烂,秀才半。即指熟读《昭明文选》,可以成就半个秀才。苏轼的读书体会则是“故书不厌百回读”。古人作诗秘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更是大实话。我一直记得曹禺关于熟读名著的一段经验之谈。早年间,他给文学青年讲文学创作课。全课讲完,有听课的青年作者请教,请他用最简短的几句话告诉大家,究竟怎样才能学会文学创作。他说:你熟读一部或者几部你最喜欢的文学名著,装在肚子里,你差不多就会写作了。如此说来,熟读名著,几乎可以培养出一个像样的作家来。
熟读书籍,当然要勤读、重读再三。英国人培根就主张“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几年前我在文章中曾经介绍过一个来自美国的读书故事。《纽约客》杂志的电影评论家大卫·丹比,在自己48岁的时候,忽然面对习以为常的生活不安起来。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只读新闻和时髦书籍以及各种杂七碎八文章的人。于是他回到了30年前读书的哥伦比亚大学,像18岁的大学生一样,重读在西方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著作。在重读这些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他获得了过去不曾有过的启悟和心得。他把重读经典著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写成了笔记,也记下了如见故人的亲切感受,记下了新鲜不已、心动不已、快乐不已的感觉。后来他把这些读书笔记结成集子,以《伟大的书》的书名出版,成为一本比较行销的书籍。
书宜熟读,但熟读的一定得是好书。我们提倡熟读有价值的书,既可以是通常所说的经典和名著一类的书,也可以是一本或几本优秀的专业类书,甚至可以是一些高质量的知识普及书籍。但必须是同类书中的精品。只主张熟读,而不问书籍之优劣高下,以至于去熟读诸如《厚黑学》一类的垃圾书,熟读许多既无趣又假话连篇的书籍,熟读内容质量很不可靠的书籍,实在是对自己宝贵生命的糟践。
熟读须好书,但一定得是自己喜欢的好书。这是曹禺传授写作奥秘的要点,也是读书人读书的基本点。排除社会功利的目的,作为人生修养的重要手段,读自己喜欢的书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书,其书再好我们也难以读好、读熟。在读书上,哪里有兴趣,哪里才会有阅读,哪里才会有记忆。当然,兴趣可以养成,但需要主客观的修养和一致。总之,在选取需要熟读的书籍时,兴趣实在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不妨多读、泛读,随意去读,但最好能选一本乃至几本自己喜爱的好书去熟读,受益必定多多。一个读书人,一生熟读几本好书,只要下一点决心,总还是能做得到的。
原创作者:聂震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4-03-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