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7788藏友之家
|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陆
切换风格
用QQ号登录
7788尽在藏友之家
BBS
聚宝贝图录在线
查询藏品图录方便快捷齐全
聚宝贝图录在线
»
7788尽在藏友之家
›
古钱币专区
›
古钱币档案馆
›
五铢钱的重新崛起
返回列表
查看:
3026
|
回复:
1
五铢钱的重新崛起
[复制链接]
龙武生
龙武生
当前离线
积分
20810
4352
主题
6718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网站副站长
积分
20810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4-4-13 20:54:0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7788藏友之家有待您的加入,全心全意打造收藏品之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邹志谅
正当汉武帝创立的五铢钱制日益兴旺之际,在权力格斗中,被篡得政权的王莽腰斩。但是五铢钱并没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待到时机成熟,马上重新崛起。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王莽多次推出的币制变革,违背了货币流通规律,在他打出的“托古改制”旗号下,别出心裁一次又一次推行的新币制,大多难以投入到实际运行之中;二是在中国汉朝经济环境下,五铢钱制是十分符合社会需求的一种钱制,这种钱制比较适应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就五铢钱重量与大小而言,很便于流通中使用,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即便在王莽统治时期,凡王莽钱币流通受阻之时,人们就很自然会想到五铢钱,在某些场合会私下用上五铢钱交易。
说到五铢钱制度的恢复,不仅是东汉政权建立以后的事,它的恢复并没有等到东汉政权的建立,而是与王莽倒台几乎同时发生的。因此说五铢钱制的恢复,比汉政权的恢复还要早。这个历史事实首先被铸有“更始二年七月”铭文的五铢钱铜母范所证实。上世纪三十年代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 上保存了这块铜母范的拓本(图1)。更始二年(公元24)正是王莽政权倒台的次年,如此规整的钱范说明在东汉政权建立之前,五铢钱制已经得到恢复,已经在大规模地铸造五铢钱了。
西汉后期由于剧烈的土地兼并,再加上水旱灾害的侵袭,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到王莽统治后期,各地的农民起义由西汉时期的局部发生,很快发展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大起义。当时主要有今湖北、河南一带的绿林军,山东和江苏北部的赤眉军,河北一带的铜马起义军。鉴于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形势,一些原西汉的皇族,诸如刘玄、刘秀、刘盆子等趁机钻进了起义队伍,他们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伺机夺取统治天下的宝座。从王莽倒台到东汉建立,出现过一段刘氏争相称帝的局面。先是公元23年绿林军建都宛(今河南南阳),推刘玄为皇帝,建元“更始”。再是公元24年冬赤眉军建号“建世”,立刘盆子为帝,公元25年攻入长安绞死了刘玄。最终是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登基当皇帝,定都洛阳,重新建立了汉政权,开创了东汉王朝。可见尽管汉皇位争夺如此血腥,并不影响五铢钱制的复兴,汉政权无论由谁延续,五铢钱必然要重新崛起。
“更始二年”五铢钱铜母范的发现后,人们对范上出现的五铢式样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得知这种五铢钱既不属于西汉,也不属于东汉,于是将与此相近的五铢钱称之为“更始五铢”(图2)。
进入东汉以后,五铢钱更是顺理成章地成为国中通货。《后汉书·光武帝记》: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十二月甲辰……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泉金粟,是岁始行五铢钱”。迄今已发现多块刻有建武十七年纪年铭文的五铢钱铜母范(图3)。这种东汉五铢钱铜母范与前述更始五铢铜母范十分相似,形如铜匣盖,长方形圆角,134×84毫米,范面中心一小圆柱,是圆孔浇道模型,与范面排列8枚正背相间的五铢钱模型,铸造非常精整,边周列有成对的定位榫卯。范背铸有横竖相交凸起的十字形筋纹,与高起的边周合成田字形纹饰。发现的多块建武纪年五铢钱铜母范,除个别铭文位置相对有些变化外,形制、大小和铭文内容完全一致。建武纪年范背面都置有铭文二十七字:“建武十七年三月丙申大仆监椽苍考工令通丞或令史凤工周仪造”,知它们是东汉官方铸钱的规范模具。史书记载东汉五铢于建武十六年十二月始行,与这些铜母范的铭刻完全可以互相印证。
东汉五铢总体上是沿袭了西汉五铢,但与西汉五铢又有着明显区别。东汉五铢的直径虽然没有明显缩小,但是大多比西汉五铢轻薄,重量仅3克左右,文字书写比较圆润,笔画弯角多见圆折。东汉五铢有纪年参考的钱范仅见建武十七年铜母范,然而在东汉一百几十年间,五铢钱的铸造从未停顿,人们只能将其粗分出早、中、晚期,再从中归纳各个时期的相应特点。东汉早期的五铢钱,铜质相对精纯,铸造工艺比较精细,面文严整、宽放,可由建武十七年钱范上的钱形作为代表(图4)。东汉中期五铢,钱体略小于早期五铢,铜质较差,铸造工艺不如早期工整,钱面文字相对疲乏。东汉晚期五铢,铜质繁杂,工艺粗劣,重量减轻,质量大降。东汉五铢中出现了各种各样记号,有的形状呈凸起的圆点,钱币界称其为“星”点(图5),有的是半个圆点,称其为“半星”,有的是横划,有的是竖划,称其为“横杠”“竖杠”。
五铢上的这些记号的形状和位置各有特点,同样带星点,有的在穿上,有的在穿下,有的悬空在文字之间,有的在穿口边缘。星点数量亦是各异,有的置有多星,如见穿上或穿下有置五颗星的(图6);同样是横杠,有的与穿口等长(图7),有的比较短(图8),也有位于穿上和穿下之变化。大多研究者认为,各种变化有可能是不同铸炉的标记。见有的东汉五铢钱上带有阴刻的文字(图9),显然是在完成铸造以后刻上去的,这些究竟是什么含义,常引起研究者的兴趣。有的钱币上的文字是直接铸上去的,表现为阳文,那就更值得进一步研究了。这里列举一批可以排成阳文数字系列的五铢(图10),真不知古人如此安排有什么用意。有一种五铢,在穿上或穿下铸有一个“平”字(图11),意在区别于市上出现的劣质钱币。“平”字的含义与王莽的“一刀平五千”的“平”相同,是强调这种五铢的足值和“平当”,后人称这种五铢为“平当五铢”。除了公私藏品中常能见到平当五铢,1981年6月在四川忠县东汉墓中出土过“平当五铢”,为这种五铢提供了科学的时代依据。
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推出了一种新型五铢。《后汉书·灵帝记》:“中平三年春二月,铸四出文钱”。所谓四出文钱,是指这种钱币背面穿口四角,各有一道凸杠直抵外郭,因此也有称之为“角钱”(图12)。灵帝推出这种五铢,意在重新规范市上出现的减重五铢,因此推出的新钱特别足重,大多能达到4克。这种足重的五铢钱在东汉后期的钱币窖藏中,偶能见到几枚,但很少有整批出土,说明当时使用这种四出文五铢钱的并不多。如1969年甘肃武威北二里雷臺出土著名的“马踏飞燕”的东汉墓中,出土二万多枚钱币中,多半为各种各样东汉五铢钱,而这种四出文五铢仅找到六枚。当代金融“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近二千年前的汉灵帝不可能掌握,难怪当社会盛行私铸钱混乱局面时,他不是从根本上采取积极的治国措施,却错误地想用足重的五铢钱去治理劣质钱,这必然是难以奏效的。来源:苏州新闻网数字报作者 邹志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QQ:1012647660龙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丞子
丞子
当前离线
积分
23560
1269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永久免费藏友
积分
23560
发消息
1楼
发表于 2014-5-3 06:53: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支持
姓名:王 正 (认证店主 网店试用期:2014年03月19日至2015年03月19日)
地址:宁夏固原市彭阳路40-1号 邮编:756000
手机:15825392321
农行:6228481208087725071 王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